刘军连 http://m.39.net/pf/a_4305593.html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崔逾瑜孟静汪彤

我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要实现粮食丰收必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良种”“良技”育良田,充分挖掘粮食单产潜力。今年春耕季,省农业农村厅推广9套“吨粮”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模式,平均亩产公斤左右,以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中有升。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核心区和“新三品一标”示范基地,探究“吨粮大招”背后的奥妙。

4月26日,省农技推广总站专家到来凤县三胡乡官坟村开展马铃薯新品种示范。(通讯员尹鑫摄)

“早熟”马铃薯

亩产过万元

4月27日,雨后天晴,恩施沙地乡柳池村兴敏专业合作社迅速组织村民,抢挖田里的马铃薯。

“这些早熟马铃薯,采收期从5月上旬提前到3月下旬,眼下即将收尾。”合作社负责人柯兴敏说,已挖完的马铃薯地,有的种上玉米,有的种上生姜。

马铃薯、玉米是恩施州主要的粮食作物,当地的马铃薯成为“网红”产品后,供不应求。去年,恩施州推广“马铃薯—玉米”绿色优质高效吨粮模式10余万亩,通过优选品种、优化株行距、合理密植等技术集成:改套作为单作,改单垄单行为单垄双行,改浅沟平垄为深沟高垄,改普通施肥为配方专用施肥并增施有机肥,改传统防控为预警精准绿色防控,有效地提高单产和效益。

今年,合作社选用早熟品种、提早播种,采用单垄双行、深沟高垄种植,大胆尝试新模式。

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雷昌云介绍,经测产验收,该合作社示范区的单垄双行种植,亩种植密度穴,较相邻单垄单行种植每亩增加穴;单垄双行鲜薯亩产量公斤,较相邻单垄单行每亩增产公斤,增幅45%。按照当前3元/公斤的到田收购价格,马铃薯每亩收入元,除去种薯等成本,每亩增收在元以上。

此外,恩施还开始主推“薯—玉—豆”宽幅复合种植绿色高效吨粮模式,通过种地与养地结合,实现三种作物周年平衡增产,周年亩产粮食公斤左右。

马铃薯不仅在山区“风景独好”,在平原也“风光无限”。4月上旬,云梦义堂镇红光村早春“三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区进行了田间马铃薯测产验收。该示范区以“地膜”“小拱棚”和“大棚”组成的“三膜覆盖”为核心,集成膜下灌溉、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栽培技术,马铃薯从3月10日上市,价格在3.6元/公斤至4.4元/公斤。专家现场测产,平均亩产量公斤,亩产值过万元。

一田两收

油菜秸秆还肥田

4月26日,春风习习,麻城市阎家河镇桃林河村百亩连片油菜花田里,结荚饱满的枝条随风招展。

“再过几天,油菜籽就可以收获了!”村民徐发启拨开油菜枝条,立马给当地合作社打电话,预约机收服务。

曾经,种田比较效益不高,村民外出打工,抛荒日益严重。全省在适宜地区推广“中稻—油菜”全程机械化绿色高产高效模式,“中稻—油菜”轮作模式给当地带来转机。

“一季中稻,一季油菜,地一整年不空闲。”村支书徐凯平介绍,加上油菜种子、肥料、机械化生产等都有项目补贴,村民和合作社种地积极性高了,村里的抛荒田又绿了起来。

村民丁平五家有2亩多地。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一季中稻收入约元,一季油菜收入约元,除去水稻种植成本,一亩地纯收益近元。“收完油菜籽,秸秆还田,第二年种水稻土壤更肥沃。”

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远发告诉记者,从油菜免耕机播到机收,最大的好处是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节约化肥用量,同时减少焚烧时的环境污染。

“中稻—油菜”全程机械化绿色高产高效模式,让种粮变得轻松高效,规模经营兴起。

桃林河富源特色专业合作社种植油菜亩,理事长徐定玉称,开沟、起垄、施肥、播种一气呵成,全程机械化节本增效。“以前1个人3天才能收完1亩地,现在一台收割机一天就能收40亩。”机收效率是人工收割的多倍。徐定玉说,在项目支持下,全程机械化后,除去各项成本,合作社每亩还有元的纯收益。

年,麻城市投入万元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油菜轮作试点项目。经专家组现场实打实测,中稻亩产达公斤。“中稻—油菜”全程机械化两项合计亩产达到了.1公斤,实现了油菜水稻的双丰收。

全程机械化

增产有底气

4月24日,洪湖市乌林镇四屋门村,春露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联社再生稻种植示范基地,一台高性能插秧机有序作业。

合作联社副理事长兰夕良介绍,该社正用“宽窄行”办法,机插早稻。“这种办法在水田中预留出收割机履带的宽度,机收时可避免稻茬受碾压,两季整体成苗数加大,增产增收有望。”

年以来,省内科研单位、农业部门与企业联手攻关再生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逐一突破再生稻品种筛选、水肥管理、病虫防治、机械收割等关键环节,先后研制出双通道喂入式再生稻收获机、再生稻直播施肥机等多种机具,示范钵苗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和钵苗宽窄行精确机插带同步侧深施肥等新技术,有效解决了再生稻头季收割碾压大、种植劳动强度大等难题。

去年11月,示范区最新测产显示,通过集成技术示范,再生稻产量达每亩.9公斤,两季亩产达到.8公斤。洪湖市集成应用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大力推广头季大棚集中育秧防早春低温冻害、机械化插秧保密度、专业化统防统治保防效等技术。由于机械化程度提高,降低生产成本,农民种植再生稻比种植一季中稻亩增收元。

不仅是再生稻,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也在被攻克。

在鄂东南双季稻产区,专家组通过试验对比,选育一批适合当地气候的早稻和晚稻品种,研发双季稻双直播、双机插等一系列配套栽培技术,一举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难题。

绿色、优质水稻收购价高。参与技术示范项目的浠水县汪岗镇禾溢园家庭农场负责人黄金安称,亩产水稻达公斤,肥料利用效率提高20%,农药使用量下降30%,每亩可节本增效元以上,“有赚头!”

据悉,通过试验示范,今年浠水县5万亩双季稻全部用上新技术。

来源:湖北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