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出现无疑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在我国,战国时期文字虽已有了广泛的应用,但全国各地区却存在“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问题,并且这一问题一直延续到了秦国统一之后。据传当年秦始皇下发诏书到桂林,当地人竟无人认识,这种状况无疑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令的畅通。
为此李斯等人整理文字,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小篆”,大大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然而,对于每天不得不书写浩繁行政事务记录的官吏而言,小篆的书写仍不够高效简洁,相反,一种基于小篆的新书体渐渐流行起来,并最终在程邈的总结规范下推广开来,这便是秦隶。
而此次有由重庆出版社出品的《湖南里耶秦简》一书,作为中国简牍书法系列第一辑中极具分量的一部作品,将借由一张张实拍简牍照片,透过那泛黄的竹片和氤氲的墨迹,带领我们穿越千年的历史,一窥秦统治时期华夏文字最真实的模样。
从端庄走向随性的文字
说起小篆,人们常常会从那一笔一划之中,感受到一种严谨端庄之感。从结字特征上看,小篆具有体势修长、强调对称、笔画停匀、用笔起收不露痕迹的特点,这无疑对书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对于每天都要与文字打交道的官吏而言,文字存在的意义仅在于它能使人们更加方便地将重要的事情记录清楚。毕竟他们不是书法家,并不需要写出字来欣赏品玩,因而无论是对称的字形结构,还是笔画粗细均一的要求,在他们看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己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记录,同时这些记录还能被其他人读懂。而秦隶的出现则从两方面满足了这些文字使用者的诉求。
其一,秦隶在书写上对小篆进行适当的简化,有利于书写速度的提升。
以作包耳旁“阝”为例,由于小篆中三个半包围结构相对独立,因而书写时不仅要保证大小一致,笔画也高达七画;然而里耶秦简中的秦隶“陽”字,其左侧的“阝”结构却仅有两笔,一笔为竖画,而另一笔则为连续的三个弧,与如今的通用规范汉字非常接近,仅多了一个弧而已,书写速度上的优势不言而喻。
其二,秦隶在书写上打破了小篆仅有直画、弧画两种类型笔画的限制,出现了点提横竖撇捺折勾等更多的笔画结构,大大降低了小篆字形刻板所带来的束缚感。
在小篆中,横和竖两种直画被视为撑起字理乾坤的地基和柱梁,因而需要横平竖直来体现朴素和庄重感;弧画则被视为圆中的某一段,需要书写时展现出一定的柔韧与弹性。而秦隶中点、撇、捺、勾、提的出现,则打破了严苛的书写要求,加之大小不一、参差错落、变化多姿的特点,更能展现出书写者的个性。
譬如《湖南里耶秦简》便收录了十六七位不同书写者的秦隶汉字,由于里耶秦简的简牍宽度并不像云梦秦简那般束缚,给予了书写者更多的运笔空间,因而其上的文字更能展现书写者的气质。这些字或圆润平和,或规整方正,或笔力沉劲,锋芒稍露,或稚拙凝重,古朴自然,可谓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而出版社也非常用心地将照片中秦隶所对应的通用规范汉字标注在了一旁,使得读者不仅能更快识别出其上所写的文字,将其与小篆、隶书等其他书体的同一个字进行对比,了解字形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同时,读者还可以欣赏到同一个字在不同书写者笔下展现出的差异,或拘谨或奔放或草率,别有一番乐趣在其中。
里耶秦简的用锋使毫
相比小篆笔画粗细一致的要求,秦隶已出现了笔画上的波磔之势。
里耶秦简墨书起笔时锋毫运使主要有全逆式回锋起笔和半逆式回锋起笔两种方式。前者是指落笔后迅速翻转、调整锋毫完成裹毫,笔毫随即向前行进,这和后世的藏锋起笔大体一致,也是后世奉行的逆锋起笔法的早期书写方式;而后者则是指斜侧向落笔,类似侧锋行笔之起势,落锋做顿驻后右向拉出。而两种起笔法都为汉隶典型起笔——特别是横势画“蚕头”,奠定了基础。
而里耶秦简墨书收笔大体可归纳为回锋、戛止、出锋等几种方式。与起笔用锋对应,不少点线结束点略做谨慎的回锋动作,以完成圆润的线条形象。长横画、直画,以及向右下伸展的斜画最为常见。在工整规范的书写里,这种回锋笔法尤其受到重视,但书写潦草时,收笔处若省略这一回锋动作,形成好似中锋行笔突然中断般“戛止”状态。不过总体来看,大部分笔画都具有粗细均匀,含蓄、润泽、朴厚、持重的特点。
另外,里耶秦简中不少字的左、右下方有大约45度的弧曲长尾笔,其长度一般稍稍逸出该字轮廓线之外,这类长尾笔具有后来汉隶长横笔那样伸展的意义。而这些笔触的出现,不仅成为了书写者遣发意趣的关键点,同时它们也在隶书形成中扮演着颇有意义的角色,这些笔法似乎在指引隶体的成长方向,甚至可说它们正是隶书成熟度的“衡量点”。
基层小吏们的办公生活
至于湖南里耶秦简中所记录的内容,不同于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简牍多为法律条文和文书,而更多是有关社会的各项事务,譬如人口、土地、物产、赋税、仓储、军备、律令等等,对于后世了解秦朝基层社会运作、百姓生活情形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虽说在缺乏现代文翻译的情况下,想要了解其中的内容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多少有些困难,不过这并不妨碍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感受字体本身所带来的乐趣。正如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即便是欣赏里耶秦简,也同样能感受到这一点。
譬如有些秦隶拘谨小心,想必书写它的小吏也是个谨慎细心之人;而有的秦隶则故意强调捺画的意蕴,这无疑反映出了书写者的独特的书法趣味。至于那些潦草到笔画中甚至出现飞白的汉字,想必要不是出自一个性情毛躁人之手,要不就是因为写下这些东西的时候有其他急事要做,只能草草应付过去。
据说建立在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笔迹分析,能够借由人们在书写绘画及无意涂鸦时留下来的痕迹了解书写者的性格,只是不清楚这一技术对于简牍上的秦隶是否同样适用,若是能借此了解数千年前这些小吏的性格与个性,或许也别有一番乐趣。
当然,有些东西就算是不请专业人员帮忙,即便是普通的读者也能发现。譬如一号井出图的简牍中有一块便是令众多低年级小学生头疼的数学乘法口诀表,只不过其中二十、三十和四十分别用“廿”“卅”和“卌”代替罢了。有趣的是,其中有一句疑似将“一一而一”抄错成了“一一而二”,而另一句“二半而一”则似乎讲的是除法。
而在另一块如令牌形状的简牍上,秦隶的结尾处赫然画着一只如鹭鸶般鸟类的剪影,也不知是当时官吏间使用的某种特殊标志,还是书写者的随性而为,但妙趣横生的形象却令人印象深刻。
从青川木牍至数十年后的放马滩、睡虎地简牍,到秦统一后的里耶、龙岗等简牍,一段段由秦隶书写的简牍不仅记录了那个久远的时代,也向人们展现出由篆而隶变化的鲜活细节。而如今翻阅《湖南里耶秦简》一书,虽说不免遇见许多因时间而产生的鸿沟,但是这场穿越千年的对话终究是有趣的,值得人们反复感受和玩味。
湖南里耶秦简京东¥64购买已下架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