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宾馆的三件镇馆之宝

刘衍清

近日,偕画家陈军、张泽云参加一个活动,在云梦宾馆发现了宝贝:三幅均画于壬戌年即年的国画,它们分别悬挂在宾馆的二、三、四楼。其中二楼的是殷本崇根据杜甫《登岳阳楼》诗意创作的《杜甫泊岳阳楼下图》,三楼是葛觉民创作的“巴陵胜状”,四楼是廖中复的“岁寒三友图”。他们三人都是中国写意画高手,历经39年风雨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幅作品更加光彩熠熠。

三幅作品的画家中除年已84岁的殷本崇健在,葛、廖二老已仙逝多年。对于殷本崇,熟悉岳阳画坛的人几乎无不知晓。然而知道葛觉民和廖中复两位老先生的人并不多。其实,葛、廖二老都是美术科班出身的大佬。他们生前与我都有交集。

殷本崇先生的《杜甫泊岳阳楼下图》

葛觉民生于年,廖中复生于年。两人是抗战时期先后就读于华中高艺和南京美专的同学,与周令钊、陈白一、黄铁山、李立、聂南溪等都是校友。南京沦陷前夕迁到湖南桃江的南京美专聚集了刘海粟、颜文梁、吕凤子等名震海内外的美术教育家,校长高希舜先生被徐悲鸿称为:“当今画家,首推高爱林(高希舜字爱林)。”齐白石与高相交甚笃,常有齐白石为高画作题款之举。名师出高徒,葛觉民与廖中复在高希舜校长的谆谆教导下,画艺自然日渐精进。特别是抗战胜利后,毕业于南京美专的葛觉民又考上第三个大学——国立杭州艺专(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师从林凤眠、潘天寿等美术大师。年刚毕业的葛觉民加入陈毅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任华东野战军画报编辑。年思乡心切的葛觉民转业回华容,分配到县文化馆工作。年他出版了《海防前线的早晨》《解放浏阳战斗》《人民的好长工一一李守贵》等连环画册。年“文革”开始,葛觉民被遣送农村放牛,直到年才落实政策,时年57岁的葛觉民被岳阳市瓷厂作为引进人才安排到工艺美术研究室工作,间或为岳阳市扇厂作些扇面画。尓后在岳阳市老年大学教过几年美术,又应邀在湖南美术馆“坐馆”数年。年2月25日,享受离休待遇的葛觉民虚龄95岁去世。

葛觉民先生八十五岁时画的《明月照洞庭》

比起葛觉民,廖中复也许幸运一些,建国初就被安排到岳阳天岳山电影院做美术工作,尽管大材小用,但也落个平安,还时常评为先进工作者。只是文革时也挨过整,被抄过家,他被迫把收藏多年的名人书画付之一炬。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廖中复在殷本崇陪同下两次赴北京中央美院拜晤高希舜老校长。据殷本崇回忆,他与廖中复同去北京时还带了自己的女儿。想不到上公交车时将女儿丢失了,廖中复沿路叫着殷本崇女儿的小名,一个站台一个站台地找,一路寻到中国美术馆,最后在一群好心学生的帮助下找到了七岁的小姑娘。殷老还提到一件令人费解的事,年的一天,已在北京工作的女儿突然打电话给父亲,说她那天晚上梦见廖伯伯到北京来了。殷老接电话后想询问廖中复,殊不知廖老正好是这天驾鹤西去了,享年71岁。殷老对我提起这件神异的事时,说大约是心理感应吧。

廖中复先生创作于年的《春回大地》

还是回到云梦宾馆收藏的“三老”画作,据殷老回忆,年到年,在文化部门担任专职美术工作的他被安排到岳阳首家涉外宾馆云梦宾馆从事外事美术交流工作,在这里先后接待了许多爱好中国画的外宾,那时所得收入是“三三四”分成,即作者和宾馆各得三成,四成归所在单位。殷老还经常邀请葛觉民、廖中复两位老将助阵挥毫。葛与廖是同学,但性格不一,葛急躁,廖温和。有一次,廖中复正在伏在桌上画牡丹,喝了不少酒的葛觉民挨过来看了看,说“这朵牡丹的叶子要这样画,看我的,让我展示,让我展示”,说完一把从老同学手中抢过画笔,谁知坐下时用力过猛,身子倒在了地上,墨汁溅了自己一脸。廖中复赶忙把老顽童扶了起来,用毛巾拭干他脸上的墨汁。提起此事,殷老忍俊不禁。

年,殷本崇先生(左二)、郭光三先生(左一)陪同日本著名画家夫妇参观岳阳楼

对于云梦宾馆的三张画,殷老早就忘了。过去几十年,殷本崇这样老资格的画家为大大小小的宾馆画过不少画,但都因时过境迁而荡然无存,连他最著名的岳阳宾馆门头大型石刻“八仙过海”也随着宾馆爆破烟消云散,他怎么也想不到云梦宾馆还保留了他和葛觉民与廖中复的画,并一直悬挂在每层走廊最醒目的墙壁上。

殷本崇先生(戴帽子者)陪日本友人在慈氏塔下写生

我后来询问云梦宾馆董事长李维,“三老“的作品是怎样保存下来的。李维介绍,云梦宾馆始建于年,是岳阳市被国务院列为长江中下游首批对外开放旅游城市而建,年和年进行过两次重大改造。但每次改造,李维都特别叮嘱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保护好这三件作品,不得损坏。年这次改造力度较大的过程中,三件作品不但完好无损地挂在原地,而且在作品下面设置了一张古香古色的仿古案台,案台上陈设着几个釉下五彩瓷瓶,使画作显得更加古朴典雅。李维特别提到,“三老”的作品见证了岳阳首家应改革开放而生的云梦宾馆的变化,也见证了岳阳对外开放旅游城市的行进步履,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三老“的作品都是云梦宾馆值得骄傲的文化品牌,也是不可丢失的“镇馆之宝”,他们要当好岳阳文化精粹的守护者。

我想,用一枝画笔为古城留下了无数翰墨丹青的殷本崇先生应该感到欣慰,葛觉民、廖中复两位画家也应为此而含笑九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