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井
雷家古井
位于安定村雷家井湾东30米处,建造于多年前,井深30米以上,井壁用青砖砌成,井口直径1.5米。井水清澈,水质良好。从井中取水一天可浇灌18亩地。井盖为内圆外方的青石块,厚20厘米。年前村民还在饮用此井之水。若开发,此井可使用。
李家巷子古井
位于同合村李家巷子湾北季家塘内,年村民挖泥填台子时发现该井翻水,井上有青石盖。此井为年前所建造。该处年前有杨、季、丁等大姓住居,后来皆迁居他乡。若开发,此井可使用。
五、古墓葬
虎头岗越人墓
年,在下辛店南端汉水之滨的虎头岗(今下渡村)发掘了一座小型土坑墓葬。墓坑长2米,宽0.86米,深0.82米,无葬具,坑内掩埋一具男性人骨架,头西足东。墓中随葬器物仅有一件盘口青铜鼎,一件带耳系的柳叶矛。这些器物在扬越同期墓葬和遗址中较为常见。由此可以肯定,这座墓属越人墓葬,时代为春秋时期。
经勘探,虎头岗分布有大批越人墓。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为楚境的云梦下辛店境内发现越人墓还是首次,但截至目前仍未发现越人遗址。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无疑为研究楚、越文化提出了新的课题。
扬越,是先秦时期我国南方一个庞大的古越族支系;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第一大国。二者无论在政治军事与经济文化诸方面,都有密切关系。因为,没有扬越,楚国就没有成王时期的千里疆土;就没有庄王时期的赫赫霸业;就没有迄今仍使世人叹为观止的青铜文化;就没有《九歌》这样风采卓异的辞章。总之,没有扬越,就没有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声威占东方首位、文明居世界前列的楚国。
扬越与楚国的联系始于周夷王之世。即《史记·楚世家》关于楚熊渠兴兵攻庸(今湖北竹山一带)、扬粤(即越章,亦名豫章,在今江西湖口一带),至于鄂(今湖北鄂城)。熊渠封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的记载为证。今云梦县城以北十余里的义堂镇陈李湾遗址,古为越章王台。
下辛店陈坝村陈家墩遗址有越章王墓。根据考古发现证实,春秋中期以前扬越聚居之地大约在今湖北英山~湖南岳阳一线以南,湖南黄梅~江西赣江流域以西,湖南资水以东,广西桂江~广东北江流域以北的范围之内。从湖南北部洞庭湖一带的岳阳沿江往东经鄂城直至英山一线已发现越族文化遗址来看,岳阳~英山一线即为古越族的北限。由此可以肯定,扬越未到扬、汉之南。楚建国于西周早期,共历时八百余年。西周中期,除熊渠一度“兴兵伐庸、扬越、至于鄂”外,楚人基本上是处在“土不过同”的局面下偏处荆山隅,“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史实证明,熊渠至熊通时的近两百年期间,楚人大力经营的是江、汉、漳流域,并开始楔入大江以南。无论是熊渠时的向外扩张,还是熊勇以来的灭国拓疆,都是自西而东,由北至南。同一个时期,楚在汉水以北却未夺得寸土片地。直至西周末至公元前年秦师拔郢的五百余年中,楚国就立足于江汉,依托南境而谱写出经久未衰的灭国、争霸史。
云梦下辛店虎头岗越人墓葬的发现,说明越疆北限可达汉水之滨。从墓主随葬品中仅见的一件礼品和一件兵器,可见墓主人不是士人而是军人,他可能是春秋时期在下辛店一带抗击楚军向汉东扩疆的战役中战死的战士,死后葬在此处才合情理。由此推论,下辛店的虎头岗曾是春秋时期越楚之战的古战场。
云梦楚王城位于汉水之东,北接“随枣走廊”,处山地丘陵,通“楚北三关”,南临平原广泽,涢水、澴水在此交汇,据岗依水,既扼着楚东驰道第一站的咽喉,又雄视着东面澴水,有北上气吞平原广泽之势。在此战略要地建造战略城堡,加强汉水之东的防御体系,以抵御东方敌国的入侵,攻灭涢水流域诸国,威逼秦、晋,沿澴水北上逐鹿中原。下辛店虎头岗楚越之战,楚王城发挥了重要的战略堡垒作用。
许兆椿墓
在同进村1组西南米处,墓地面积2亩。坟80平方米,高2.5米。朝向“脚踏东南西北四堡,眼望道人桥。”坟前有2个用青石雕成的乌龟,龟长2米,宽1.7米,高0.9米,重0多斤。龟上各有1块青石碑,高4米,宽1.7米,厚0.2米。碑上面为冠状,两碑相距6米。碑前50米有相距10米的两青石旗杆,粗一人抱不过。每旗杆上有雕刻一指深的二龙戏珠图案。
年淹大水后,附近少数村民闲无事,传说墓中有金脑壳,掘墓欲寻金脑壳。挖出“三六九”头层砖砌大拱,拱下两棺相并,挖出一对金环子和口中所含舌头大的金叶1片。
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时,墓地被毁。后来,铁路部门在墓地用炸药炸出石头10万余斤,用卡车运铺铁路之用。
许兆椿,字茂堂,号香岩。云梦城关人,清代名臣。官至广西巡抚、漕运总督。乾隆二十八年,17岁的许兆椿与19岁的哥哥许兆桂同时考中秀才。乾隆三十五年中举,仅隔一年中进士,因文学书法兼优,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授以编修,参与编纂《四库全书》,校勘《永乐大典》,分校《樆藻堂荟要》,纂修辽金元三史。《四库全书》编成,受到乾隆皇帝接见、赐宴、赏戏及颁发文房四宝、锦缎等殊荣。年,许兆椿任刑部郎中,刑部尚书胡季堂对他十分赏识,称他是不可多得的司法人才,常被派往各省查办案件。他在刑部7年,外出办案15次。一些皇帝下旨督办的案件,刑部交他一手办理,案结复奏,甚合皇帝心意。年任松江知府,翌年任江宁知府,因勤于职守,颇具政绩,两江总督费淳多次保荐他升任道员,并委他两次署任江宁盐巡道、江安十府粮道,政绩卓著,受到嘉庆皇帝的奖谕,升往江南河库道,又转松江储粮道。年升任江西按察使、浙江按察使。年嘉庆皇帝诏见他说:“你在江宁官声很好,能办事,操守好!”遂擢任江宁布政使。年任漕运总督,督署设江苏淮安,直隶、山东、河南、江南、江西、浙江、湖广七省中,经理漕务的粮食集储、运输修管、河道警卫等文武官员均由他统管。俗传“七省经略带管本省”即是。乾嘉时国家承平日久,漕运系统贪污腐败,积弊丛生,亏蚀严重。他深知其弊,大胆改革,堵塞贪污源头。他一面减少漕运经费的吞食浪费,一面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以保障漕船,疏浚航道,增加漕运兵丁的合法效益,使漕运班程安全畅通,多载快行。因漕运变化显著,三年中两次受到嘉庆皇帝的嘉奖。
年许兆椿回京任吏部右侍郎,旋即授浙江巡抚,因重病在身未能赴任,旬日以疾免职。五月在京逝世,享年68岁。死后归葬云梦下辛店,入祀云梦乡贤祠和江苏名宦祠。著有《秋水阁集》。年嘉庆皇帝下旨:“许兆椿平日居官立品,准其入祠。”国史有传。
许兆椿对生育自己的故土云梦感情颇深,终生眷念着家乡。嘉庆七年,云梦遭旱灾,他捐银千两,买米减价平粜,接济故乡人民。嘉庆八年,他在江南河库道任上,捐银一千两,为云梦儒学制置了一套祭祀礼器。嘉庆十年,在江西按察使任内,又捐银千两,致书知县倡修儒学,使儒学兴工四载,投资五千两,扩建成大规模的殿宇群落。他的“和咏云梦八景”诗,表达了对故乡风光的爱恋。他在《石羊千阜》中写道:“金碗人间出,残碑陌上平。最怜春草色,碧到楚王城。”在《北河分流》中写道:“涢水来千里,中分两派潮。离情有长短,同付木兰桡。”
六、古碑
泗洲寺碑
石碑原存于云梦县博物馆,于年春归寺。碑高2.35米,上方为半圆形,碑额宽1.2米,中间宽1.25米,碑座宽1.27米。
石碑正面额部篆刻“重修圣寿泗洲寺碑”,碑文纪年为“元泰定四年菊月(年9月)”,背面为重修泗洲寺的功德记载。为妥善保护距今年的文物,石碑立于鼓楼北墙外边,碑上方用红色琉璃瓦东西两边作出耍头,全碑用水泥结构罩上玻璃封存,便于游人香客观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