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规范 http://pf.39.net/bdfyy/tslf/180423/6185617.html

为了能提前领取养老保险金,陈某冒用邻居夏某的身份信息“骗保”,冒领时间长达14年,涉案金额近20万元。近日,由湖北省云梦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陈某涉嫌诈骗罪一案宣判,被告人陈某因犯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1万元。

社区发现女子身份有假

据了解,陈某是云梦县城关镇人。年,她咨询得知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后,女性年满55周岁便可领取养老金。

陈某是年6月出生,根据相关规定,应于年7月领取养老保险金。陈某当时未办理户口,也没有申领身份证,为了能提前领取养老金,她便把主意打到了大她10岁的邻居夏某身上。

年11月,陈某借来夏某的身份证,冒用夏某的身份信息办理了职工养老保险,随后以夏某的名义补缴了1.6万多元的个人基本养老保险费之后,于年12月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

14年过去,陈某原以为这笔养老保险金可以一直领下去。不料,今年4月,东窗事发。原来,陈某所在社区登记居民信息时,发现陈某的居民身份信息不符,系冒用其邻居夏某的身份信息,社区遂向公安机关报案。

今年4月12日,云梦县公安局立案侦查。经人社部门核算,截至今年3月,陈某共计领取养老金21万余元,扣除陈某补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1.6万多元,陈某涉嫌诈骗金额近20万元。承办检察官告诉记者,陈某到案后,先后三次退回了全部账款共计19.73万元。

和邻居私下达成协议

承办检察官说,夏某早在年就发现陈某冒用其身份信息领取养老保险金,“发现之后,夏某不仅没有报警,甚至私下与陈某达成协议。”

原来,年,夏某年满60周岁,依据国家政策可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便去银行办理,并连续两年成功领取了养老金。年,夏某照常去银行领养老金,却被银行工作人员告知,她已办理过职工养老保险并领取过养老金,不能再领取“新农保”。工作人员调取养老金办理页面与夏某核实时,夏某发现登记的照片是邻居陈某的,但身份证号和其他信息都是自己的。

夏某随即找陈某核实,陈某承认冒用夏某的身份信息办理了职工养老保险。由于两人是邻居,也是亲戚,夏某便没有举报陈某,两人更是达成书面协议:陈某每年按照国家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标准给予夏某相应的“养老保险金”,多余部分归陈某所有。此外,由于身份信息被陈某冒用,夏某生病住院时亦无法通过医保进行报销。双方还约定,医院诊疗费用之后,由陈某按照50%的比例给予“报销”。

因陈某有悔罪表现,已全部退赃,依法可以从宽处罚,今年9月底,当地法院采纳了云梦县检察院的量刑建议,作出上述判决。夏某因是年满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犯罪情节轻微,被免予追责。

检察建议堵住管理漏洞

针对案件暴露出的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云梦县检察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加强对辖区内养老服务领域的监管和审核工作,并积极开展养老服务领域的专项排查活动,提高养老领域的社会综合治理成效。

10月18日,当地相关职能部门书面回复称,已对社保经办业务等方面进行认真地自查和整改,优化业务经办流程,强化经办业务内控管理,加强基金监督管理,堵住管理漏洞,确保基金运行安全。

云梦县检察院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将不定期进行跟踪回访,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及时了解整改情况,推动检察建议落地见效。

(当事人均为化名)

(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8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