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村调查丛书是由社会学家陆学艺、李培林主编,继全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之后又一项经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协调的大型调查研究项目。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对基本国情的认识,特别是对我国农村、农民、农业的现状和发展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已出版的百村调查研究成果都是在研究者深入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写就的,内含大量的第一手实证资料,既涉及中西部贫困村庄,又研究了沿海发达地区;既涉及纯农业村落,又选择工业发达村庄;既对传统村庄的研究,又对正在进入城市化进程的城中村、城郊村等的调查,对不同类型的村庄进行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为认识中国农村、推进理论创新、服务农村发展做出持续不断的努力和贡献。

堂安梯田社会

曾芸徐磊宗世法曹端波等著

年9月出版

ISBN:-7---6

本书选取“家-村-国”关系下的村落共同体作为研究对象,对西南地区一个侗族村落进行了长达8年的跟踪调查,记录了人与自然、社会与生态的调适,村民生活形态的变化和行将消逝的农耕记忆。通过对堂安稻作水利系统与以“家”为基底的社会合作互嵌模式的研究,重新认识传统村落共同体的价值和意义,从自在自然到城乡互嵌、农耕业态多维度更替中发现农业文化遗产与时代衔接的可能性,回应推动地方主体性成长、接续文明根脉的问题。

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界牌村

黄进程淑玲钟子艺裴书盈著

年9月出版

ISBN:-7---0

本书以川西平原上的界牌村为例,以一个普通村落的实践来研究我国城乡关系的微观变化,揭示城乡融合发展的条件和机制。本书描述了界牌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变迁过程,特别是从国家、市场和村落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互动视角出发,试图从学理上回答界牌村的成功之道。界牌村经历了初步融合、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正走向城乡一体的新发展阶段。从界牌村的实践来看,政府推动、市场牵动与村落能动是构成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条件,三者均衡交互,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构成了城乡融合的“三维一体”模型。

城乡互动与农村家户现代化

张建宗世法陈斌雷勇等著

年7月出版

ISBN:-7---7

本书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一个布依族与汉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典型村庄联增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资料、数据、图表详细介绍了联增村过去和现在的发展状况,立足村庄实际情况,展开了居于历史立足当下又面向未来的村庄变迁研究,既揭示了联增村几十年来的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展示了联增村特有的发展轨迹。本书作为一部“资料性的学术专著”为农村社会研究提供了一个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的案例,也为以后的西南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的农村社会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文化新村

魏胜文李有发孙占鳌乔德华著

年10月出版

ISBN:-7---8

本书选取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银达村作为“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的研究对象,不仅有意于发掘一个地处西部的传统村落“因文而名、因文而兴、因文而荣”的历史变迁,追寻乡村文化发展印迹、展现群众文化活动魅力,更有心于探究典型村落如何适应时代变革、坚守文化自信,揭示其何以实现经济社会与乡村文化协调共进,为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特别是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决策参考。

屯堡村社教育

陈斌张定贵吕燕平等著

年10月出版

ISBN:-7---5

本书将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号营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由生计教育、礼制教育、习俗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的农村社区教育体系进行整体性考察,论述了这一教育体系得以建构并延续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提出了“文化襁褓”和“村社教育”概念,试图发现屯堡村落社会的结构性特征和在城乡互动中实现转型发展与振兴的内生性资源。并从横向角度与泥河沟村的乡村复育、田字格的乡土人本教育、岩寨村的民族社会教育进行开放性对话,从而赋予村落研究普泛性的理论禀赋和实践价值。

乡村活力如何维系与提升

李敢著

年12月出版

ISBN:-7---3

本书选取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燎原村和东衡村作为“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的研究对象,不仅有意于“发掘承继昨日乡建的旧痕陈迹”,更有心于“上下求索今日乡建的何去何从”,以及在此期间,城镇和乡村、国家和社会,还有乡村土地、产业与人的关系何近十来年,浙江德清县乡村建设可圈可点。从年以来的“中国和美家园建设”到年成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亮点频现。概而言之,德清县乡村建设,无论是土地制度改革,还是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发展及其之上整体性乡村治理,典型性颇强。而本书两个主角,燎原村、东衡村正是其中模范,其发展经验和历程可以为在乡村振兴新时代“乡村活力如何维系与提升”命题的诠释提供有益借鉴。

精武源头小南河

佟春霞等著

年7月出版

ISBN:-7---2

本书以“天津市小南河村的人类学考”为考察视角,通过文字、数据、图片展现小南河村连贯的、有步骤的、且又注重思路调整的村庄发展史。小南河村是我国新时期城市郊区农村社会经济变迁的一个缩影,本书通过截取历史进程中一个普通城郊村发展的一个横断面,为我们更好地阐释这一时代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个北方村落的百年变迁

林聚任解玉喜杨善民等著

年6月出版

ISBN:-7---7

本书在历史材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分析了冷水沟村近百年来的社会变迁及其发展趋势,翔实描述和展现了村庄的区位与演革、人口与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家庭和家族关系的变化、社会生活和经济结构的变革、村政和村庄精英的变化、文化和风俗习惯及社会关系演变的特征等内容。它是村庄发展历史的一种整体叙述,也是中国近百年农村变迁缩影的展现。

发现钱庙

王开玉姚多咏主编

年6月出版

ISBN:-7---4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百村调查立项的科目,主要内容是:钱庙在淮河之畔,和淮河一起历经了苦难和繁荣,钱庙的发展变化是千里淮河两边千千万万村庄的变迁史、发展史、现代史的一个缩影。重点又是反映中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钱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历经的崛起历程。钱庙从一个单纯经营农业的小村,发展乡镇企业走出了一条经济上的致富之路,成为皖北地区的一个富裕的村庄。

嬗变中的古村镇

李咬明水延凯主编

年10月出版

ISBN:-7---0

巡检村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应城西北,是个典型的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古村镇。由于地处水旱码头,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促进了巡检村非农产业的发展,融商贸、运输、文教、医疗等行业为一体,形成了巡检村“村镇合一”的突出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巡检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围绕着传统的糯稻生产、饲养生猪种猪业和运输业衍生出巡检村的三大经济支柱,即糯米协会与集粮食收购、加工、储存、营销于一体的粮食产业龙头企业;养猪协会与“协会+基地+农户”的畜牧业经营模式;以分散经营为主的现代化机械运输业。三大支柱产业的繁荣,将巡检村的经济社会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走出村庄,进入城市,是巡检人的职业分化和投身城市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巡检人不仅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改变家乡面貌促进家乡的繁荣发展立下大功。

本书以巡检村的历史为线索,全面深刻地描述了巡检村的变迁,揭示了中国农村发展进步的规律;从农村的独特视角,利用详实的统计资料,对巡检村外出打工者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研究。作者向人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巡检村全景图。本书对研究中国农村变迁、探索农村的发展规律,以及推进新农村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绿树成荫工业村

李美峰康惠著

年8月出版

ISBN:-7---8

本书是以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王答乡北录树村为研究对象的一部专著。作者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始终注意了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工作,本着不急躁、不浮躁、不浮夸、不浮浅的态度进行的。本书描述的是北录树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曲折路径。分析了北录树村在这六十年多年中,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村和小村发展成为山西省名村和富村的发展轨迹,展示了农村工业化的灿烂图景。

辽河岸畔锡伯村

曹晓峰等著

年3月出版

ISBN:-7---7

本书以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全景式地描述了该村发展变迁的轨迹,对其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村庄治理、社区生态等方面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地探讨,对其发展的趋向进行了理性思考。

侨村蒜岭的变迁

郁贝红等著

年4月出版

ISBN:-7---5

本书作者深入福建省福清市沿海侨村——蒜岭,在多年调查与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村庄的历史形成过程和宗族结构、宗族间关系,分析了蒜岭成为侨村的根本原因,描述了上个世纪前半叶旅印尼蒜岭华侨华人的创业历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对该村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的捐建,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从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医疗等各个方面不遗余力建设家乡的情况。

魅力盐铺

王开玉胡宁主编

汪利平方金友副主编

年3月出版

ISBN:-7---3

邓小平同志年视察黄山时曾说,黄山将来可以发展成为全国最富有的地方。盐铺村位于黄山脚下,原是徽商经营的一个盐铺,是徽州深处的古村落。本书记述了盐铺村发展致富的历程,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黄山的巨变。绿色盐铺——黄山贡菊等经济作物的生产经营,展示了盐铺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福地盐铺——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展示了盐铺作为中国乡村旅游福地的美丽;魅力盐铺——新徽商的经营文化、教育文化、社会文化,展示了古徽州文化的魅力。

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课题组于年11月在盐铺举办了中国农村发展模式暨百村调查第三次工作会议,本书同时汇集了陆学艺教授关于发展山区经济的谈话以及与会学者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同一片蓝天下的中国文化等主题的论文,与大家分享。

神州第一组

李友清水延凯主编

年7月出版

ISBN:-7---5

本书是一部以官桥八组为调研对象,全面反映官桥八组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变化的史料性文献,是一部深入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模式的研究性文献。它的的主旨,就是试图通过对官桥八组全面客观的调查研究、比较分析,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模式,为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破解“三农”问题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为今天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地方和人们提供可资借鉴学习的范例。

北大荒的小康村

赵瑞政等著

年2月出版

ISBN:-7---5

本书以黑龙江省甘南县音河镇兴十四村为研究对象,坚持真实、准确、全面、深刻的调查方针,运用问卷抽样调查、个案深度访谈、召开调查座谈会和参与观察等方法,反复深入地开展实地调查,全面把握了一个上世纪五十年代山东移民村的艰苦创业的发展历程,阐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制度变革的特殊形式,从而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在社会转型期表现于一个村的具体的历史的特殊形态和表现形式以及未来走向。

沧桑小镇黑井村

郑凡主编

谢蕴秋温曼副主编

年10月出版

ISBN:-7---6

本书以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生态学和医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反映我国西部山区农村的一个较典型个案,对其村镇相依的人口和社会结构、多种经济构成、从古老盐业到新兴文化旅游业的历史兴衰规律,以及传统文化的乡土面貌、村庄治理、社区生态、社会性别、教育和医疗卫生状况等等,进行了深入的和多侧面的描述,并辅以适当理论分析。其实证的资料,村庄分类的尝试和方法论的反思,对于我国的“三农”研究当有一定借鉴意义。

大别山口的美丽家园

王开玉束学龙主编

郑保华方金友副主编

年8月出版

ISBN:-7---3

我国的城市化过程,面临着多种类型的战略选择。落儿岭村所展示的,是我国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的路径,这一路径是我国城镇化的一种类型。推动广大农村的现代化发展,重要的是结合各地农村的实际,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创造出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到今天,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本书希望通过展示、回望落儿岭村的发展模式,为中国城市化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一种意见,做出自己的贡献。

和谐渔村

同春芬王书明曲彦斌等著

年2月出版

ISBN:-7---8

本著作从微观的层面对后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深刻剖析,挖掘其中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表现,并在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结合的基础上,阐述我国农村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般轨迹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古泽云梦的城边村

胡顺延王先洪主编

年1月出版

ISBN:-7---9

本书对我国湖北省中部偏东的云梦县的城边村黄湖村的宏观背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的社会变迁过程与现状,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经济实体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创建等状况的描述与分析,展示了中国中部平原地区村落变迁中的实际面貌,社会位置,性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但黄湖村是一个有着多年悠久历史而极为复杂的村落社会,我们要真正地读懂它,全面而准确地描述它,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融入草原的村落

苏浩主编

陈红艳副主编

年8月出版

ISBN:7---3

本书从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角度,对毡匠营村进行了较系统的描述。书中不仅了解了村里的情况,还相继走访了毗邻的几个村庄;走访了乡政府、县政府等。

屯堡乡民社会

孙兆霞等著

年7月出版

ISBN:7---3

本书通过对典型屯堡村落的考察和系统——结构解析,描述和刻画了屯堡乡民社会与传统的主流乡土社会在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与差异,揭示并回答了屯堡聚落及其文化现象在长期留存中变与不变的张力和秘密。

原标题:《书单

中国百村调查丛书盘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