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回流与需求不对称
从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各项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孝昌县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其金融发展指标(FIR、CFIR)有较大差距,说明孝昌县域资金利用效率在全省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特别是从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CFIR趋势中可以看出,孝昌县CFIR虽然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但在孝昌县GDP增速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前提下,其CFIR增长幅度反而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说明信贷资金在经济发展中贡献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信贷资金对GDP增长的支撑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与上述脉冲响应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到结论一致。
其主要原因也就说明了,在贫困地区大部分金融机构存款被上级行统一调动,进而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信贷投放,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不够充分,也再次说明了资金呈现“出逃”问题。
金融服务功能不完善
从年本富村镇银行成立至今,孝昌县再无新增银行业金融机构。实际上,目前国内较多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机构类别较为单一,县域金融的基本架构为人民银行分行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贷款的主要责任单位,工、农、建、邮政储蓄、农商行等国有银行则主要承担居民日常储蓄、信贷需求等服务功能。
商业银行如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服务触点往往仅延伸到市一级城区,还未服务到县乡一级。此外,还有金融信贷产品、服务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也导致了金融服务功能产生缺陷。
此外,最严重的问题仍然是金融机构存款资金县外使用问题,县建行、县邮储银行资金外逃情况最为严重,其中建行银行孝昌分行各项存款总量占据了全县存款总额的13.6%,但其贷款额度仅占全县贷款总额度的5.3%,存贷比仅为18.9%,远低于孝昌县48.2%的平均水平。
邮储银行存款额度占全县存款总额度的26.6%,排名全县第二,但其贷款额度仅占全县贷款总额度的4.7%,存贷比仅为8.43%,除体量较小的村镇银行以外,二者均为全县倒数第一。
从存贷差来看,建行达到25.4亿元,邮储银行达到56.3亿元,直接说明了二者不仅没有有效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而且发挥了“吸血”效应,将贫困地区有限的县域资金抽调到外地使用。
县域经济承载能力较弱,制约有效供给
信贷承载能力弱,贷款总量较低,造成了存贷业务发展的不同步。从脉冲响应可以看出,一产业为主、二产业较为薄弱的经济结构造成孝昌县域经济抗风险能力弱、发展壮大的潜力不强、承载资金的能力弱。
孝昌县县域经济构成中,一产业占比较高且支柱产业为农业和农产业加工业,这些产业的发展极度依赖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优良的自然环境、气候天气条件,形成了投入、周期长、产出低、利润薄、风险高等特点。
从二产业来看,年,孝昌县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56户,没有收入超10亿的工业大户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在全市的排名多年处于最后一位。
县域产业总体市场竞争力偏低,在行业领域中影响力和带动能力十分有限,做配套服务的较多,加上行政审批、抵押过高、贷款要求高等因素,综合制约了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
金融管理体制机制局限,弱化信贷支持
信贷审批体制机制的局限性无法打破,导致了需要资金的主体得不到有效的支持,资金外流导致信贷无法回流。
一是大多数县域金融机构的上级银行、管理机构在授权授信管理上极为严格,对基层金融机构的贷款权限、授信额度等进行统一严控、终身追责,不可避免地将能投放的贷款集中到了城区和大企业,而体量较小、风险较高、发展形势不明朗的县域中小企业则难以难得到信贷支持。
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始终主要通过控制信贷规模、承兑贴现、企业授信等方面的行政审批权限,加强对县一级金融机构的信贷责任的风险管控,强力推行实行信贷“终身制”管理,县级支行难以满足小微企业急贷、频贷、小贷需求。
在县一级金融机构强化过程管控,大力实施新无风险型贷款管理责任办法,一方面造成县域金融机构信贷责任人无法解放思想、创新服务,另一方面造成县域内金融机构通过各种途径甚至不良途径争抢对大企业、优质客户资源,形成了需要贷款的拿不到、不需要贷款的逼着贷的被动局面。
三是考核激励机制不适应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商业银行上级行对县域商业银行的绩效考评,往往更多限于揽储业务且有较高奖励,对创新信贷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考评几乎没有,导致县域商业银行在揽储上力度非常大,存款增长较快。
同时,发展信贷服务的能动性不强,将县域内存款大部分归集到上级行,由上级行再行统筹安排,导致本地金融机构对本地小微市场主体的服务力度减弱。
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不忧,导致融资难
除信贷资金回流难以外,贷款难、贷款贵是不少贫困地区市场主体面临的共性问题。主要是:一是费用收取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
孝昌县、大悟县、云梦县先后就解决融资贵难题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形成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举措,但市场主体仍一定程度反映融资贵,主要是收费构成复杂、弹性大,融资费所花费的成本加成后的综合融资成本是基本融资成本的8倍。
二是银行考评工作方式间接推动融资成本上升。在信贷业务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贷款利率上浮较普遍,通过“以价补量”,增加利息收入,连一些大企业都借不到基准利率贷款。
三是企业管理较差造成的信用环境影响。孝昌县域内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方式比较落后模,管理水平较低,特别是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各类票据合同管理缺失,在金融资金获得方面得到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个别企业失信一次,影响县域范围内一片企业信用声誉。
如孝昌某地产公司,通过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万元,并且违规收取了预售房款,贷款到期后本息未还,影响了县域企业资金池,导致企业担保贷款一度全面停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