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的一天,在太原市南宫古玩旧货市场,一个叫王艾甫的老头穿梭在市场里,看着地上摆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突然一个麻袋上摆放的一沓破旧发黄的纸,引起王艾甫的注意。
他走过去,拿起一看,脑袋“嗡”的一下,竟然是太原战役的战士登记册,打开麻袋后,令他震惊的是,还有84封战士阵亡的通知书。
王艾甫不解,这些属于国家机密的东西,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不解的同时又感到气愤。
王艾甫为什么会有这样强烈的反应呢?
王艾甫当过兵,参加过抗美援越,之后转业在山西省检察院工作,因为自幼喜欢收藏,退休后,他开始收藏跟战争有关系的书籍和实物。正因为他有过当兵的经历,才会对这些战士登记册和战士阵亡通知书非常敏感。
看到这些东西,让王艾甫想起曾经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想起战死沙场的兄弟们,战友牺牲的情景又浮现在他的心头,十分悲痛。
摊主看出他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立刻出价要卖给他,王艾甫心想,这些“荣誉”怎么能进行买卖交易呢?他深感无奈,自己买下来,总比继续在市场“游荡”的好,最后花元买下了它们。
当时,王艾甫的退休工资每个月只有多元,这些钱相当于他一年的工资,但王艾甫没有丝毫犹豫就买下它们,然而家里人对于王艾甫的行为非常不理解,对他有一些抱怨。
对于别人来说,它们可能是一堆破纸,但对于王艾甫来说,它们是宝贵的,有生命的。王艾甫不惜高价买下它们,都是因为他的军人情节。
通过整理发现,登记册上共记载名战士,其中有84封战士阵亡通知书。
王艾甫疑惑,这些阵亡通知书为什么没有发出去呢?他们的家人是否也在寻找他们?这让王艾甫想起一个牺牲的好战友。
王艾甫,年出生在山西左权县,左权县原本叫辽县,因为这里是抗日名将、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牺牲地,为了纪念左权将军而更名为左权县。
抗日战争时期,左权县是一个人口仅有七万人的贫困县城,但却供养着八路军个党政机关和几十万部队,是一个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老区。
王艾甫家里兄弟五个,他排老四,年起,他的兄弟们开始陆续参军,父母也非常支持他们。年,王艾甫受到哥哥们的影响,辞去山西铁路局“铁饭碗”,参军入伍,随后参加了抗美援越,成为高炮部队的一名通信兵。
就在这段期间,王艾甫认识了山西老乡张广元,他是山西祁县人,两人说话很投机,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张广元为了抢救部队的物资不幸牺牲,王艾甫受到了很大打击,他一时无法接受,头一天他们还在有说有笑,好好的一个人说没就没了,让他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血腥和生命的脆弱。
张广元牺牲后,被追认为二等功臣并评为烈士,在安葬烈士遗体时,司务长抱着两大条香烟来到张广元的坟前,嚎啕大哭:“我对不住你啊……生前我连包烟都不舍得赊给你,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啊……”
张广元的确爱抽烟,犯烟瘾时,就会央求司务长赊包烟给他,但司务长坚持原则,有时让人觉得他有点做事刻板,拒绝了张广元。
司务长的忏悔,深深地感动了王艾甫,他深刻地意识到:军人在战场上的牺牲,是无法弥补的。而幸存下来的人,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不要留下遗憾。
年,援越结束后,王艾甫跟随部队回国,但他发现人们渐渐就淡忘了这个人,但王艾甫心里始终搁不下,他叹息,如果当初牺牲的是他,是不是也会被人们忘记。
年,王艾甫从部队转业后,决定去张广元的老家看看,他来到当地的民政部门,令他失望的是,烈士名单中并没有张广元这个人。
他又查找了山西各地的参军资料,竟然也没有找到。他一遍又一遍地查找山西最新的烈士名单,还去过山西各地的民政局和烈士陵园,都没有找到,战场上牺牲的英雄,在现实中丝毫没有痕迹,像人间蒸发了一样。辗转十年的时间,依旧没有找到张广元这个人物。
王艾甫心中很是郁闷,张广元的家人是否知道他已经牺牲?是否知道他是在异国牺牲的二等功臣?王艾甫心中触动很大。
从此以后,王艾甫开始收藏关于战争有价值的文献和实物,从全国革命纪念碑到烈士陵园的照片,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报刊、书籍等,甚至八路军驻地在老百姓家中的门板都成为了他的收藏品。
从这些收藏品的细节中,王艾甫认为可以找到张广元的一些信息,并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找到他的家属。
几年后,王艾甫在旧货摊上又遇到这些被遗忘的烈士们,他们为太原的解放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流尽了自己的鲜血,人们不应该忘记,王艾甫的心中燃起了一团火,他决定帮助烈士们找寻家人,让英雄们回家。
帮助英雄们回家,首先要确定的是这些收藏物的真假,王艾甫拜访了山西省军区党史办和参加过太原战役的老同志们,他们看过那些战士登记册和阵亡通知书后,证实它们都是“货真价实”的原件,这些资料是太原战役中68军、6军和7军等部队留下的内部文件。
他们也感到非常震惊,王艾甫询问这些阵亡通知书为什么没有发出去?怎么会流落民间呢?
在老同志的回忆中,让王艾甫对太原战役记忆犹新,为了了解那些在太原战役上奋战牺牲的年轻生命,王艾甫翻开了太原战役的史册。
解放前,山西太原一直是阎锡山的控制中心,年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徐向前率领我军25万大军,和敌人进行长达九个月的激烈战斗,歼灭国民党13余万人,最后,成功解放太原,结束了阎锡山长达38年的统治,可以想象这场战役的艰苦和惨烈。
在战争期间,部队组织部门负责登记烈士们的资料,根据老同志们的分析,由于牺牲烈士的原籍大多没有解放,可能导致阵亡通知书没有及时发出;而且当时战斗激烈,当时保管文件的同志同时也是战士,也参加战斗,可能他们在战场上负伤或牺牲,造成了这些文件流失到民间。
从此,王艾甫开始了为烈士的“寻亲”之路,他充满期待,并为之兴奋。
按照阵亡通知书的名字和籍贯,王艾甫分别给对应的当地民政部门写信,但因为年代久远,当时登记的地名和行政划分有的发生变更,寄出的信都石沉大海。
但王艾甫并没有放弃,又开始从地名变化小的开始查找,他来到太原市六个烈士陵园翻阅和查找烈士们的资料,并一一核对84位烈士的安葬地点。
因为大部分烈士安葬的地点都位于郊区,交通非常不方便,但王艾甫从不觉得辛苦,每找到一个烈士的墓碑,他第一件事儿就是擦掉墓碑上的灰尘,告慰为国捐躯的英灵们。然后再按照阵亡通知书上的籍贯地址,给烈士们的家乡写信,并给当地民政局打电话联系,希望能得到烈士家属的回信,但都杳无音信。
除此之外,王艾甫还自费在山西办展览,将烈士们的资料粘贴在展板上,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注意,但是效果不佳。
过了一段时间后,王艾甫决定到外省实地寻找。年逾古稀的王艾甫凭借这股别人无法理解的执着奔波了山西、河南、湖北、河北、内蒙古等九个省,断断续续地寻找了十年。
这十年间,王艾甫花费了几万元,没有钱时,他将家里三代的唯一一个70多平方米的房子做抵押贷款了七万元。为了让烈士们魂归故里,他花费了自己大半辈子的积蓄和家产,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王艾甫曾想象无数次找到烈士家属时的场景,一次次的寻找却一次又一次的破灭,他知道这条“寻亲之路”必定充满困难,但无论怎么艰辛,这十年来,王艾甫从未想过放弃。
老天不负有心人,直到年,寻找的事情出现了转机。
这一年,王艾甫举办了一个抗日战争及太原战役的图片展,他将自己收藏的照片展览出来,当时一个叫汤华明的武汉记者正在进行有关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特别报道,听说了王艾甫在举办展览会,慕名找到了王艾甫。
汤华明对王艾甫进行了一些抗战题材的采访,采访结束准备离开时,王艾甫拿出自己收藏的那些战士登记册和84封阵亡通知书,递给了汤华明。
汤华明看到后非常吃惊,对王艾甫充满了敬佩,被王艾甫深深地感动,他表示非常愿意提供帮助,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于是把十一位湖北籍的烈士一一抄写下来。
回去后,汤华明将这11份战士阵亡通知书登上了报纸,不久后,就传来了好消息,第一个烈士郝载虎的家属找到了,根据阵亡通知书上的记载,郝载虎的家乡在湖北省云县双郝村。
经过多方查证,云县原来是云梦县,而双郝村已经更名为钟垸村,王艾甫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找到了安葬郝载虎烈士的墓地,位于太原牛驼寨烈士陵园。王艾甫兴奋不已,他心想一定要亲自送烈士回家乡,将阵亡通知书送到家属的手中。
在“寻亲”过程中,曾有人对王艾甫说:“报喜不报忧!”但王艾甫认为,这不仅是一封阵亡通知书,也是一份荣誉。
王艾甫为了筹路费,将自己收藏的银圆卖掉,一路奔波,到达湖北省云梦县钟垸村。
当知道失踪50多年的郝载虎有了消息,而且还是革命烈士,小小的钟垸村炸开了锅,全村的老百姓聚集在村口,当王艾甫出现在村口时,鞭炮声响起。
村委会主任郝朝阳说:“欢迎你们的到来,没想到我们村里还有这样的革命烈士!我们要盖一个房子将郝载虎烈士供奉起来,用他们的英雄事迹教育孩子们,不要忘记先烈和历史,再也不用去别处祭扫英烈了。”
通过聊天得知,郝载虎烈士的直系亲人都已经去世,有两个叔伯弟弟,都已经70多岁。在村主任的带领下,王艾甫来到郝载虎的弟弟郝章群家里,并亲手将阵亡通知书递给他,老人盯着看了很久,老泪纵横。
郝章群老人说,郝载虎烈士从年参军后就没有了消息,全家人寻找了好几年都没有下落,没想到哥哥是为了新中国而牺牲的,他们为之感到骄傲。
王艾甫的梦中出现过多少次这样的场景,如今终于梦想成真,他倍感欣慰,受到很大鼓励,更加坚定这条“寻亲”之路。
王艾甫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