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文化底蕴深,万派朝宗江夏黄”。年4月25日,成立运行八年的广西江夏文化发展研究会,在广西南宁壮锦假日大酒店召开换届大会暨第二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黄炳超当选新一届广西江夏文化发展研究会会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社科联,兄弟协会代表等有关领导,余名来自全区各地的研究会会员参加了大会。
广西江夏文化发展研究会是继广西比干文化促进会之后,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家姓氏文化研究会。自年3月15日成立以来,克服种种困难,为八桂五百七十多万黄氏宗亲,构筑了一个赖以溯源清流、成风化俗、启迪后人的精神家园;搭建了一个亲诚惠融、共享共荣,承载黄氏宗亲灵魂追求和精神内涵的文化平台。
长期以来,研究会专注于八桂黄氏文化的挖掘和研究,致力于广西江夏人文生态的保护,研究广西各地江夏黄氏宗祠等传统文化,搜集整理世族家谱,传播弘扬正能量。先后参加了“广西社会科学大讲坛”、“培育好家风,涵养好作风”专家座谈会,成功举办了“传承与创新,研讨江夏文化发展新思路”首届广西江夏文化论坛等,受到区内外社会各界的好评。
耕读为本、诗书传家,千百年来,广西江夏独特的家族文化,闪烁着中华文明的光辉。特别是其热爱生态、勇于探索实践,追求理想的情怀,至今还为人称道。
广西江夏文化发展研究会团结带领广大黄氏宗亲,积极挖掘、整理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江夏文化、姓氏文化,为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助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关阅读:
“江夏”二字最早见于《楚辞》中的“哀郢”:“去故乡而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江夏黄氏,源自上华夏古国之一的潢川黄国(夏朝公元前年—春秋末年公元前年)在今河南潢川县的古中原境内。
据《史记》与《黄国故城志》所载,黄国建国创始人为嬴姓伯益长子大廉,建于公元前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古隆乡。从夏朝公元前到春秋战国公元前年古黄国共存续了一千五百年整,其黄国国君延续繁衍约50代子民。
公元前年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黄冈、黄陂、黄安、黄梅、黄石等县。今日的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就是因黄国人迁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形成秦时著名的江陵黄氏。还有一支内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后来发展成汉代最著名的江夏黄氏。亡国后,一部分黄国遗民仍留在潢川故地,坚守家园,顽强生活。
战国时期,黄国贵族后代黄歇事楚顷襄王,于楚考烈王元年(前)任楚相,被封为春申君,最早的封地在今潢川县,所以,直至清代,潢川城都一直叫春申镇。后来,黄歇改封于吴(今江苏省苏州),他的13个儿子,有的就定居于江苏。
据《客家姓氏渊源》所载,黄歇曾因避难而迁居于距江夏县城30里的黄鹤乡仁义村,其子孙散之四方。从战国晚期起,江夏郡(今湖北省武汉一带)成为黄氏繁衍发展的中心,如汉丞相黄霸、太尉黄琼都世居江夏,中华黄氏第一状元黄凤麟,也出在江夏郡黄州,于是天下黄姓共崇“江夏”为郡号,故称中华江夏黄氏(姓)。江夏,是海内外黄姓华人公认的总郡望和发祥地,故有“天下黄姓出江夏,万派朝宗江夏黄”之说。数千年来,黄氏子孙以“忠、孝、义、和”为理念,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为宗族的兴旺、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来源:族谱网全媒体号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