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铜箔叠放在一起的
厚度约是1毫米
一根头发丝的平均直径
大约就有70微米
在湖北中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
生产车间里
生产出的极薄锂电铜箔
厚度只有4.5微米
不足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10
位于云梦县开发区的湖北中一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高性能电子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4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是云梦唯一一家本土上市公司。
近日,记者前往云梦
实地探访这家企业的成长密码
“八年抗战”,新赛道从无到有
“公司前身一直是做铜加工的企业,但是做铜箔是从无到有,还是经历过一段相当艰难的过程。”公司董事长办公室主任蔡利涛回忆道。
7年,公司领导层在经过周密市场考察以及上下游供应链调研后,决定瞄准新赛道——生产铜箔。
“那个时候,铜箔产品的加工费高达10多万元每吨,但是国内能生产铜箔产品的企业不多,国内市场大量需要依赖进口,市场潜力巨大。”公司负责人说道。
看准方向,从零开始
说干就干!
但是,从铜产品初加工
切换到高科技的铜箔生产领域
这样大幅度的“跨界”之路
必然布满荆棘
配方一直试验、调整,设备不停更换、改造,技术不断摸索、更新,人才坚持培养、引进......
“铜箔的生产需要控制的点非常细化,电流、浓度、温度、湿度、转数、应力、张力、时间等,都有严格的指标,不得有一丝偏差,否则就会有很大程度的试错成本。”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说道。
这期间,在历经无数次的试错过程以及无止境的研发投入后,年,公司终于实现扭亏为盈。
转型之路,虽有阵痛
但终见曙光
“那八年,是属于中一的‘八年抗战’!在从无到有的征途中,云梦党委、政府给予了我们非常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让我们在艰难岁月中充满了发展的信心。”回忆转型之路,公司负责人感慨道。
创新不止,新产品从有到优
公司副总工程师曾潮,是生产车间的“常客”,经常在车间和实验室里两头跑,为研发和生产解决一系列技术上的问题。
而他今年还获得一个新身份——湖北中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子材料研究院秘书长。
“这个电子材料研究院是我们公司和湖北工程学院一起搭建的产学研合作载体,为新技术成果转化提供助力。”曾潮说道。
虽然中一迈出了艰难的转型步伐,铜箔生产从无到有,但前期阶段,中一生产的铜箔产品主要是供给手机、笔记本电脑、家用电器等数码类客户群体。但纵观行业发展态势,轻薄化,是铜箔产品的发展大趋势。
如何破局
在铜箔生产领域站稳脚跟?
“坚持搞研发!”
这是中一的答案
既轻又薄的铜箔产品,要保持较高稳定性能,比如既需要保持较好的延伸力,又需要拥有一定的抗拉力。这些严苛的指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研发。
这些年,中一在借智借脑方面动作频频
培养人才,企业内部研发和科技人员约人;
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电子材料研究院、电解液实验室、铜箔检验室等内部科技研发平台;
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先后与湖北大学、湖北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
依托科研载体,紧盯行业新技术,不断攻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自年起,中一逐步掌握6微米极薄锂电铜箔生产技术并实现高品质、规模化生产。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技术前延,已掌握4.5微米极薄锂电铜箔生产技术并实现批量供货。
“成为国内头部客户的稳定供应伙伴,是极其不易的。没有闪婚的可能,需要久久为功的努力,中一做到了!”曾潮说道。
超前谋划,新蓝海蓄势待发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
如今,汲取科技养分逐渐壮大的中一,已拥有云梦、安陆两大电解铜箔生产基地,跻身业内知名的铜箔专业制造商、中国电子铜箔材料专业十强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步履不歇
中一又将眼光投向了市场新蓝海
——复合集流体
据公司材料研究院负责人介绍,复合集流体作为电池集流体新的材料,能够有效解决电池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同时能提高能量密度。当前,市场上复合集流体产品因为技术、成本等原因尚未能实现产业化。
今年,中一在武汉成立了武汉中一新材料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复合集流体的研发与制造。
“目前,公司已经预订了复合集流体产业化项目的部分生产设备,计划发挥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推进复合集流体材料的快速产业化。”公司负责人说道。
来源:孝感日报全媒体记者谢蕾
制作:盛为华
出品:孝感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