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某里典甲诣里人士伍丙,告曰:‘疑疠。来诣。’讯丙,辞曰:‘以三岁时病疕,眉突,不可知,其可病,无它坐。’令医丁诊之。”

意思是:乡村里如果出现了疑似的传染病病例,典甲(乡长)有责任调查和迅速上报,朝廷根据疫情派医生检查治疗,三岁小孩也不能忽视,并对相关人员采取隔离措施。这说明不晚于秦代就已经有了疫情报告制度。

《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中还首次出现“疠所”一词,就是专门隔离疠病之人的处所,可见早在秦代时的中国人民就懂得设置隔离区、防止疫病传染。

《云梦睡虎地秦简》中对于居家隔离也有记载,“丙有宁毒言,甲等难饮食焉,来告之。丙与里人及甲等会饮食,皆莫肯与丙共杯器。甲等及里人兄弟及它人知丙者,皆难与丙饮食。丙而不把毒,毋它坐。”

意思是,疫病的知情者和家人应主动断绝与“毒言”者接触,不与患者一起饮食,不用同一器皿。其中“毒言”指的是患有烈性传染病的人(后来演变为诅咒或恶毒攻击别人的话语)。

上述文献说明,我国关于瘟疫防治的立法制度在秦朝就已经开始。秦代以法家之道治天下,也给后世留下了严刑峻法的形象,后世虽然表面尊儒,但本质上百代皆行秦政。

这种隔离抗疫的方式、服从管理的文化,虽说与欧美国家宣扬的“自由”有相悖之处,但是中国人就是靠这种简单直接的做法,保证了抗击疫情的成效,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