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原名云梦、九江、崇湖,历史上有云梦、云梦泽、九江、五渚、五湖、三湖、重湖、太湖之称。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是远古时代云梦泽的遗迹,《汉阳志》说:"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合起来统称云梦。
童书业在《春秋左传研究春秋楚郢都》中说道:“今湖北省境,古时多水,云梦泽方八、九百里,跨江南北。”近年,湖南出版的《长沙史话》也提到:“在古代,从洞庭湖到广大的江汉平原,都是浩渺苍茫的湖泊和沼泽,叫做云梦泽。”
从全字的组合、偏旁的变换,可以看到“泽”是一种可渔、可耕、可牧的地貌,泽中的水,也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有时在左、有时在右地变化着。《国语》:“泽,水之钟也”;《风俗通山泽篇》:“水草交错名之为泽。”可见,“泽”是不同于江河或单一的湖泊,而是包含着以水为特征的复杂地理景观。
至于“云梦”,很可能是当时人们生活在这种沼泽地区,经常遇到云雾,好象迷失在梦幻里。于是就把发生同一现象的相邻地区统称为“云”或“梦”。近代学者姜亮夫在解释“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故事时说:“烟雨风云之变既甚,奇诡不经之说浸多”,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应当认为,出现“云梦”这个名词时,已是云梦泽形成许久以后的事了。古人不可能将其范围划分得很具体,只要是地貌现象大体相同、地理景观基本一致,就可以认为它们是这个名词所包涵的一部分。因此,“云梦”一词,从它出现时起,就既是泽名,又是地区名——以泽为特征的地区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