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汉朝人,家住周至县司竹乡阿岔村柿园堡。自幼家境贫寒,母早逝,父老多病。董永至孝,他终日辛勤劳动,起早摸黑,忍饥受饿,供养着父亲的衣食生活绝不让其稍受冻饿之苦。父有病,他日夜守护照料,多方求医治疗,并祷告上天。父病终,他捶胸顿足,悲痛万分几乎痛不欲生。
01董永孝心感动天地
董永忠厚勤劳的为人和对老父至诚至孝的精神,受到当地群庶的高度赞扬,贤孝的名声很快传播遐迩。大大促进了人们孝敬父母的风尚。
孝心感动天地。董永的事迹不仅远近广为传播,而且在民间还流传有美丽动听、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玉帝小女七仙女对董永的高尚人品爱而怜之,就私下凡间,于槐荫树下与永结为夫妇,同到傅员外家织锦偿债。永妻为主人家织锦十日而毕。夫妻两人拟还家共建美好生活,玉帝忽遣天神往敕七仙女返回天庭。七仙女恐董永受害,只得忍痛与永分别于缔婚之老槐树下,洒泪归天而去。据说原来的老槐树就在村北边不远的地方,傅员外家在渭河北岸某处。柿园堡的董姓人家就是董永的后代等等。
据《周至县志》记载:“董永墓在阿岔村,旁有神女庙。永父卒,从富人家贷钱以葬。后遇仙女求为妻,诣钱主家织缣三百疋偿之”。
刘向《孝子传》记载:“董永者,少偏孤,与父居,乃肆力田亩,鹿车载父自随。父终,自卖身于富公以供丧事。道逢一女,呼与语云‘愿为君妻’。遂俱至富公家,富公曰:‘女为谁?’答曰:‘永妻欲助织偿债’,公曰:“汝织三百疋遣汝’。一旬乃毕,织锦三百偿之。出门谓永曰:‘我天女也,尔孝心感动天地,天命我助子偿人债耳’,语毕忽然不知所在。(翻译:董永,小的时候就失去母亲,跟父亲居住在一起,在种田上尽心尽力,用鹿车拉载父亲自己跟随左右。父亲死后,没有能力安葬,于是把自己当作奴隶卖了,安葬完父亲后,在回去还债的路上遇见一个女子,说:"我愿意成为你的妻子。”董永答应,于是跟她一起到富人家。富人问道:“这位女子你是何人呀?”答道:"我是董永的妻子,我想要帮他织布来偿还你的恩惠,”富人说:"你一定要报答的话,希望你们能织三百匹布。”于是董永的妻子替富人织布,十日后织完了。妻子出门,对董永说:"我是天上的仙女,因为你的孝心感动了天帝,他命我帮助你还债。”说完后,凌空而去,不知人影。)
02董永墓在周至
董永墓和神女庙现在已无迹可寻了,但董永孝敬老父的事迹却一直流传在民间。
人们可以在周至县司竹乡阿岔村一棵松树下见到当地百姓心目中的董永墓,沿着传说中董永的足迹,可以一路寻访见证他与七仙女坚贞爱情的地方。
在周至一带,当地百姓认为七仙女回到天庭后,董永便思念至死,最终归葬当地的阿岔村。据当地人介绍,阿岔村是董永卖身为奴的地方。阿岔村位于周至县司竹乡,上古时期,这里就以为皇家管理竹园而得名。阿岔村名字的来源也很有意思,传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率军行路至此迷失方向,感叹了一句:“啊,岔路真多”!这“阿岔”二字后来就成为了村名。
在阿岔村,有一支董姓族人,自称是董永的后人,共计有20余户,余人。63岁的董昌牛就是其中一位。据他说道,阿岔村共有20多户上百位董氏后人,听老辈说先人们古时定居于此,期间已经不知经历了多少代。但代代都奉董永为祖先,并在清明时节会为董永上坟扫墓。村里原有董永祠、神女庙,但祠已被毁掉,神女庙也完全寻找不到当年的模样。如今,当年的神女庙成为阿岔村小学的办公地点。董昌牛说,村中原有一口需要两人合抱的大钟挂在董永祠前,钟上铭刻着关于董永的事迹传说。可惜大钟在年大炼钢铁时被毁了,而见过大钟又能够阐明大钟上文字记载的老人现在都已经过世。
阿岔村小学那斑驳的铁门前数十米,就是一座明清建筑风格的庙。据董昌牛介绍,这就是老人们说的神女庙。不过,庙内已经没有任何与七仙女有关的物品。在距离神女庙数十米的地方,几棵松树掩映着一座非常不起眼的坟堆,这就是董永墓。虽然这座小小的土墓非常不起眼,但在当地百姓眼里,它记载着一段传奇故事和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追求与向往。他们每年清明都要前来烧纸磕头进行祭拜。坟包显得非常普通,外围有一些今年新培上去的土。在校园另一端的砖墙下,有一块断成三截儿的墓碑。董昌牛说这可能就是董永墓的墓碑,但上面的文字也无法辨认了。
在墓碑一侧,还有一口“刘秀井”,这口井是刘秀躲避杀身之祸的神井,也和董永有关。原来,相传当年刘秀被追兵追赶至阿岔村一带,实在无路可逃,就跳进了一口结满蜘蛛网的废井里。他跳进去之后蜘蛛网竟然神奇地连接起来,毫无破损痕迹,据传这是因为董永显灵,弥合了蜘蛛网。追兵们追到这里,发现蜘蛛网完好,断定刘秀没在井内,刘秀因此而躲过一劫。
03史料中的董永墓
在《四库全书》收录的《关中胜迹图志》中,有一幅清乾隆四十一年()陕西巡抚毕沅编著的“渭河图”,其中明确标明董永墓的位置在骆谷水与黑水河之间,即司竹乡阿岔村所在位置。此外,在不同时期的《周至县志》中,董永墓的情况也有记载。乾隆年间的《周至县志》显示:“董永墓在阿岔村,旁有神女庙。相传董永纯孝格天,天降神女为之妇故,后人为立庙。杜光庭感遇传,以董永与神女即董仲舒之殁母村考”。
清朝嘉庆年间,周至才子、有南汤北王之称的诗人王禹堂曾被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打动,并留诗一首:“一孝珍千里,佣身事也长。槐荫夫妇散,仙女事荒唐”。这首诗现在收录在《周至古籍钩沉》一书中。建国后,由周至县委与周至县政协合力编纂的《周至名人录》(年出版)中,收录董永为周至县名人。
来源:周至文旅
编辑:吴兆轩
视觉:祖 宁
责校:杨海雄
审核:毛明钊
RECOMMEND往期精选假如西安高校的博物馆会说话围观西安的大熊猫“粉黛”又到最佳期,美图来赏→叮~您有一份“老字号”外卖即将送达!资讯直通车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