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底,对照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指标体系,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40项建设指标全部达标,达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要求。
而在半年前,云梦县县域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孝感市排名还是倒数第一,其中,年4月,臭氧浓度超标天数达18天。
半年时间发生这样的变化,正是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湖北省院)与云梦县共同努力的结果。湖北省院根据云梦县委、县政府关于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要求,科技助力,着手开展跟踪式全方位、全过程的精准服务,为云梦县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注入新动力。
集团作战,开展驻点研究跟踪式服务
云梦县处于武汉市城市圈第一圈层、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核心区域,有大小河流40余条、湖泊16个,县内水质直接影响下游长江水环境质量,生态文明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如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摆在云梦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面对年上半年环境质量落后的局面,年7月3日,云梦县人民政府与湖北省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年10月15日,孝感市生态环境局云梦分局与湖北省院签署《云梦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水、气、土三项环境质量改善专项规划合同书》,涉及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水环境治理、土壤环境治理、农村污水专项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等多个领域。
一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攻坚战打响了。
为改变以往生态环境领域第三方支撑服务不系统、不连续的问题,湖北省院将单环境要素的技术咨询服务,改变为驻点式、管家式的全面跟踪式服务。由一名湖北省院领导牵头负责驻点工作,建立督办调度机制,形成定期例会制,定期对各项工作进展进行调度和督办,每月至少开一次碰头会、每月出一期《专项工作简报》向云梦县报送支撑服务工作进展;工作组由各相关科室的业务骨干任现场项目经理,代表院相关科室负责与地方政府企业现场的对接沟通工作;湖北省院职能科室科技办指定1名专人做好后方支持工作。
科学治污,形成“云梦支撑五大模式”
湖北省院大气所对云梦县近3年大气环境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及现场调研查勘,提出了适合于云梦县大气环境管理的本地化跟踪驻点研究体系。
大气所团队深入企业、主要路段、建筑工地等一线,利用飞行时间质谱仪、激光雷达、VOCs走航分析仪、环境监测无人机和网格化微型站等开展PM2.5与VOCs的源解析工作,了解大气污染的排放源类型、空间分布、地理地貌等重要因素,建立了云梦县大气污染源地图,并实现实时更新。通过对云梦县不同污染源排放贡献进行分析并优化管理需求,建立了分层级大气污染防控区域划定,提出了《年度云梦县环境空气质量提升方案》。
大气所多项联动形成了“云梦支撑五大模式”。一是对城市建成区内各类大气污染问题开展日常巡查,不定期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现场科技帮扶及执法巡查工作,有效形成涉气问题“锁源—交办—整改—反馈—督办—评估”的闭环工作模式。二是充分利用颗粒物激光雷达、颗粒物组分监测车等先进仪器设备,开展日常检测和应急监测,精准定位排放高值区域及特征污染因子等,形成科技支撑精准溯源工作模式。三是建立环境空气质量日会商、周分析和月评估的跟踪研究模式,开展环境空气质量形势研判及污染源管控效能评估工作,形成形势研判预报会商联动工作模式。四是指导云梦县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督查组牢固树立目标意识,形成强化攻坚督查考核工作模式。五是修订云梦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实现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工作常态化,建立完善污染源排放清单,形成精准有效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的工作模式。
大气所团队入驻云梦县后,共发现涉气问题个。年上半年,云梦县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69.4%,低于目标值7个百分点,在全孝感市排名垫底。年7-11月,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云梦县PM2.5平均浓度为29μg/m3,同比去年下降17.1%;PM10平均浓度为59μg/m3,同比去年下降18.1%;臭氧浓度为μg/m3,同比去年下降3.9%;空气质量优良率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
层层推进,创建“六大方阵”新模式
在云梦县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中,云梦县政府与湖北省院联手共建科学论证新模式。依据国家及湖北省对生态文明创建的最新指标要求,科学论证、精心规划,推出生态制度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空间营造、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生活改善、生态文化繁荣“六大方阵”。
云梦县委、县政府将创建工作与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机融合,实行攻坚指挥部和县环委会两条体系双统筹、双协调、双推进,对创建工作中的六大方面采取挂图作战、跟踪督导、清单管理,逐月巩固工作成效。
湖北省院制定详细工作节点,落实各指标职能部门工作清单。规划所工作小组历经4个月驻扎作战,通过现场对接、上门辅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