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简称“鄂”,旧时楚地所在。楚地文化,历史悠远,独表一枝。
坐落于荆楚大地的湖北省博物馆,拥有24余万件馆藏,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虎座鸟架鼓、元青花四爱图梅瓶、郧县人头盖骨,哪一件不是镇馆之宝,文博爱好者的心头好。
其中,馆藏文物“云梦睡虎地秦简”,虽无盛名,却实为C位出道的王者。
云梦睡虎地秦简,顾名思义,于云梦县睡虎地发掘出的秦简。
这些秦简是一名叫喜的人逝世后的陪葬品,枚竹简填满整个棺椁。
喜,只是秦朝一名基层官吏,他的一生恰好见证了秦统一前后的历史时期。
这些竹简均以秦隶书体写就,这是一种由篆书到隶书过渡的书体。
从这些竹简里可以看到,秦律已经到了非常完善的程度,涉及农业生产、市场交易、徭役征发、官吏职掌、少数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
秦律,历史上名声不太好,法家打底,重刑为主。是以严苛过甚,动辄笞刑、徭役,汉时废除甚多。
然则,秦律不止有严苛之名,还有很多道德与法律的结合。
例如
官员下乡必须自备口粮,不可多拿属下县乡的一菜一汤。(反腐工作不错)
一旦发生家庭暴力,对施暴者的惩罚则是剃光胡须和鬓角。(痛仰乐队的那句口号:保护姑娘)
百步之内,见死不救,重罚。(见义勇为,人人有责)
这些我们现代人看来正常的行为准则,在两千多年前,文盲率99%的环境下,实属难得。
云梦睡虎地秦简里的《封诊式》98简,记载的是关于审判原则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等方面的规定和案例。其中有很多对于缢死、他杀、活体,以及首级的检验,对死亡的判断和鉴定点,现在仍在使用。
一位以竹简为陪葬的秦朝小吏,枚竹简,将整个棺椁填塞得满满当当。
可以想象他的一生,笔耕不辍,埋头抄写,竹简上所记下的,是他任职期间秦律各种细则。
耗费毕生精力所写就的竹简,成了喜最值得珍视的物品,以致作为陪葬品与他一起下葬。
以小见大,正是有了大量像喜这样的基层小吏兢兢业业坚决执行秦律,书同文、车同轨的秦王朝才能最终统一中原,成为中央集权制国家第一人。
本文由豆儿彭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