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具木板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湖北日报讯(记者王晶、海冰)出土中华“第一长文觚”的云梦郑家湖墓地,已发掘余座战国至汉初的墓葬。11月18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云梦县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宣布,该墓地出土一批精美葬具木板画,题材罕见,价值重要。

郑家湖墓地位于云梦县城关镇,分布在楚王城遗址的东南郊,距龙岗墓地约米、睡虎地墓地约0米。为配合当地市政建设,考古工作者在郑家湖墓地连续开展考古发掘,除出土战国晚期木觚(详见本报11月17日7版报道)外,还出土一批罕见葬具木板画。

11月18日,记者在云梦县博物馆漆木器保护实验室见到这批木板画,其中,作为墓室门板的两块木板保存完好,其上绘有4幅人物故事,人物形象生动,彩绘精美。该考古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罗运兵研究员介绍,这类木板画,题材均为首见,填补了秦汉绘画的材质与类型的空白,绘画上的树叶纹、扁壶图案具有典型秦文化风格,仙鹤等图案则明显受到楚文化影响,这为研究秦人的生活状况、葬俗葬仪、艺术造型等提供了重要材料,对探索中国墓葬壁画的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该考古项目现场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军介绍,根据工程施工需要,郑家湖墓地发掘分A、B、C三区进行。年度发掘A、B两区墓葬座,均为战国晚期秦拔郢之后的小型墓葬,性质应为楚人及楚遗民的平民墓葬。年发掘C区墓葬座,从墓葬规模、棺椁结构、随葬品组合、殉牲习俗来看,可确定均为中小型秦文化墓葬,墓主应与公元前年秦军占领安陆后的秦人及其后裔有关,年代跨度为战国晚至汉初。

罗运兵称,郑家湖墓地A、B区楚墓与C区秦墓分隔明显,墓葬棺椁结构、随葬品及丧葬习俗等有明显差异。他认为,这些材料生动地展示了秦人与楚人从坚守自身文化传统到相互吸纳,再到最后汇入汉文化大一统的历史进程,为研究中华文明在战国秦汉时期从多元一体到大一统的文化融合提供了典型个案。

编辑:王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