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永州市零陵区)人。汉末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君主。
黄盖本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其曾祖父名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人;东汉官员,“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主角,官至尚书令)。黄香长子黄琼官至太尉,是东汉名臣;黄琼之孙黄琬(黄盖族兄),曾与王允一起策划除掉董卓,官至太尉,是汉末名臣。黄氏家族后来分离,黄香第五子黄瓒(黄盖祖父)开始迁到零陵郡居住,黄瓒长子黄安(字孚仁)即黄盖之父。后来黄瓒这一支家道中落,宗亲都相继死去,黄盖生活艰难,但仍有壮志。他虽然贫穷,仍常负薪警戒自己,又自习读书、学兵法。之后担任郡吏,再被察举为孝廉,升任公府。
初平元年(年),黄盖跟随了举义讨董的孙坚,南击山寇、北败董卓,被任别部司马。
初平三年(年)四月,孙坚追击荆州牧刘表部将黄祖,在岘山(在今湖北襄阳市一带,包括岘首山即下岘、紫盖山即中岘、万山即下岘)一带被黄祖的部下从竹林间发射暗箭,不慎中箭身亡。孙坚的旧部由其侄孙贲暂时率领,委身于袁术帐下。
兴平元年(年),黄盖在淮南开始跟随孙坚长子孙策,随从南征北战,数年间平定江东。
建安五年(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黄盖又接着辅佐孙权,平定各方不服势力。当时,山越诸部不愿归服孙吴、或有贼寇作乱的县份,孙权总用黄盖为那里的行政长官。
石城县的官吏,特别难以管束,黄盖便任命两个掾史,分管各部门。他教导二人说:“我没什么才能,只是凭武功得官。如今贼寇未平,常有军旅任务,把一应公文事务全托两位。你们应监查各个部门,纠正揭发他们的错误,在本职范围内,办理或应承事情。若有蒙骗奸欺行为,我不管怎样也不加鞭杖处罚,只要各尽心力,不要给他们带坏了头。”开始两个掾史畏惧威严,日日尽恭职守;久而久之,二人以为黄盖不看文书,渐疏公务。黄盖不满他们松散,不时有所省察,掌握到不守法的几个事例。于是把县内所有官吏请来,设宴招待,拿出违法乱纪的事例责问;两名掾史无话可说,都叩头请罪。黄盖说:“以前已告诫过你们,最终不会以鞭、杖来惩罚你们,绝不是骗你们的。”于是杀死这两个人,全县官吏震惊恐悼栗。
后来黄盖转任春谷长、寻阳令,前后任职九个县,全都平安稳定。又升任丹杨都尉,抑豪强、济贫弱,使山越诚心归附。
建安十三年(年),北方曹操南征,黄盖跟随周瑜与曹军在赤壁作战。两军对峙,黄盖提出火攻战术,并亲往诈降,周瑜认同。交战之日,黄盖准备几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牙旗,在船后系上走舸。先向曹操投书通报投降,使曹军看见船只前来而毫无戒备。黄盖遂令燃点柴草,同时放火,火乘风势波及曹军岸上军营。交战途中,黄盖不幸被流矢所中堕下水中;被救起时,吴军认不出是黄盖,将他安置在厕床中。黄盖惟有大声呼叫韩当(与程普、黄盖同为跟随孙坚最早的大将),韩当发现后,流泪解开他的衣服,才得以保住性命。虽然如此,但仍大败曹操大军,战后被任为武锋中郎将。
建安十四年(年)赤壁战后,武陵郡发生蛮族叛乱,进攻城邑。黄盖被调驻为太守,当时郡中只有五百人,他运用战术,大开城门引蛮兵入城。入了一半时,立即发动攻击,斩杀数百人,并收复所失城邑,斩杀其领袖,放了投降者。以一季的时间,就平定了所有乱事,当地各部落头目对他以礼相待。
随后,长沙郡益阳县也受到山贼侵犯,黄盖再次平定,孙权便升他为偏将军,不久就病死于任内。
吴黄龙元年(年),孙权登上帝位,追论黄盖平生功绩,赐予其子黄柄为关内侯。
黄盖外表形象严肃刚毅、善于照顾下属,每次出兵作战、士卒都奋勇争先。他处事果断、从不拖延,吴人都非常怀念他,现在各地还有不少他的遗迹。
黄盖墓:位于今安徽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原黄墓镇),墓围十余米,碑曰“丹阳都尉偏将军黄盖墓”。重修于清康熙六十年(年),文革惨遭劫难,亭子被毁、墓碑遗失,旧年逢清明冬至年节,有众多村民前来祭扫。俗习有以桃枝作弓,丝线作弦挂于碑角,祈佑子孙神勇忠达。
黄盖湖:位于今湖北赤壁市西北湘鄂交界的长江中游南岸,湖南临湘市的东北角,属湘鄂两省天然边界。地处长江之滨,距湖北赤壁市35公里,距“赤壁之战”风景名胜区9.5公里。建安十二年(年),赤壁之战爆发前,黄盖为东吴水军主将,在黄盖湖操练水军。赤壁之战后,孙权论功行赏,以此湖赐黄盖,并命名为黄盖湖(原名太平湖)。当地盛传,孙权送给黄盖的只是一块地皮,黄盖家族在此地建有黄盖府。后来历史上发生了大地震,洞庭湖水内倾,加之黄盖府下陷,形成了一片湖泊,故世称黄盖湖。
黄盖镇:位于今湖南岳阳市临湘市东北部,地处湘鄂边界,是由北入湘第一镇;扼湘北咽喉、守湖北门户,是湖南省边境重镇之一。北枕长江黄金水道,与湖北省洪湖市隔江相望,东濒湖南省第二大内陆湖—黄盖湖。与湖北赤壁市划湖而治,南部、西部与江南镇、乘风乡为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