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s://www.sohu.com/a/110057289_119104/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7月以来,华中农业大学各学院师生以中国大地为课堂,在如火如荼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开展乡村振兴调研。他们跋山涉水,走村入户,用脚步、用眼睛、用心灵,体会脱贫攻坚历史性成就和美丽乡村新面貌,见证中国特色乡村振兴的时代之变,坚定学农知农、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

“甜蜜华溪村,生活幸福长”

▲重庆市石柱县华溪村一角(曹林韬摄)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赴重庆市石柱县华溪村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蜂蜜小镇”华溪村,探寻这座百年古村的脱贫蝶变之路。

▲同学们听花阿姨讲述华溪村曾经的故事(曹林韬摄)

▲蜜蜂农场主陈小平向同学们展示这几天的收成(曹林韬摄)

▲华溪村村民盖起的“小洋房”(曹林韬摄)

“吃饭啦,吃饭啦!”临近午饭时间,大厅里逐渐热闹了起来,“有一家”农家乐迎来了四五桌客人,女主人和她的女儿在桌凳间忙碌地穿梭着,为客人们端来各式各样的农家菜。同学们和农家乐的女主人花阿姨围坐在一起聊天。

“哎呀,那现在的生活好太多了!”谈起扶贫前后生活的区别,花阿姨不禁笑了起来。她说到,年之前,村里根本没有沥青路,只有一条简陋的水泥路,连支路也没有,村民们都是种一些谷子或者出去打工,一天劳累工作10个小时不说,拿到钱寥寥无几。“现在经营农家乐收入也高了,一年毛收入大概有10到20万。”花阿姨开心地说道

在调研回去的路上,偶遇到的村民们看到辛苦的同学们,都会和他们打招呼,如果随身带了水果,村民们还会将水果分给同学们,淳朴的民风让同学们感慨不已。

“跟着党,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农户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讲述党的好政策(孟鑫摄)

▲宝丰县闹店镇范营村,及时化解群众矛盾的“摆理堂”(马克思主义学院供图)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木子店镇杉林河鸟瞰(宋雨摄)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霍军亮则带领研究生调研团队先后赴湖北省沙洋县、河南省宝丰县开展调研活动。

奔走在乡村大道上,队员们一边沉醉于广阔田野上浓浓绿意,一边赞叹“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村容村貌。在湖北沙洋县高阳镇垢冢村,村委会的墙上各类奖牌琳琅满目,“五好”村党组织、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村级集体经济50强、文明村.......当问到村干部垢冢村发展的秘诀是什么时,村干部笑着说道:“要说秘诀那定是始终和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多为老百姓办实事!”

正是这份要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的决心和态度,垢冢村如今种养殖业收益可观,村民幸福日子蒸蒸日上。临近采访结束时,一位大爷激动地说:“跟着党,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农村变化翻天覆地,发展突飞猛进!”同学们不禁感叹,“党是‘领头雁’,乡村振兴工作行稳致远,美丽乡村势在必行!”

“去年收成好着哩”

▲资源与环境学院学子走进田间地头调研生产情况(蒋珂摄)

▲“去年的收成好着哩!”(蒋珂摄)

▲秭归县邓家坡村,满山脐橙树带村民致富(徐行摄)

▲秭归县西陵峡村村口的宣传栏(徐行摄)

“万古寺村的房前屋后大变样,几乎全都是挂上果的柑橘树啦!”在秭归县归州镇万古寺村,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同学们了解到,当地果农在村委的帮助下,全部换上了优良品种“伦晚”的种植。同学们们戴着草帽,和当地农户走在繁密茂盛的柑橘树下,一边观察树叶样态,一边询问施肥情况,结合在课堂上学习的植物营养知识为农户们提供科学施肥的对策建议。

“一片叶子富乡民”,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九皇山村凭借其茶叶种植实现了脱贫致富之路。为探寻茶叶富民的秘密,资源与环境学院师生前往湖北省襄阳市的当地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了解到当地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以“抱团发展”理念构建村集体与群众的利益共同体,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人在景中,景在村中,村在画中”

▲经济管理学院蔡沛雯同学在云梦县周万村了解乡村变化(黄雅姿摄)

▲孝感大悟县白果树湾村入村平整的道路(蔡沛雯摄)

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颜廷武教授带领24名同学们赴湖北省孝感市、荆州市和黄冈市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工作。

其中,孝感调研分队的同学们在开展调查时了解到,地势低洼,种田不便和出行困难是困扰云梦县沙河乡伍湖村村民多年的难题。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村民陈新红于年回乡创办了梦辰泽生态有限公司,发展稻虾共作,年产小龙虾70多万斤、有机稻万斤,综合产值多万元。“我就想带着大伙一起干,有钱出钱、没钱出力,让咱们村民都变成‘股民’,增强幸福生活的‘新动能’。”陈新红和同学们说道。

▲武穴市大法寺镇上桂村远眺(王建涛摄)

彩虹大道、春草园、梦辰泽、漫月书屋、时节农道、采摘乐园……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级博士生魏梦升感慨道:“眼下的伍湖可谓是‘人在景中,景在村中,村在画中’。三产融合发展,不仅留得住乡愁,更引来八方游客,也为当地的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注入了动力。”

“如今的生活可真是越来越好了”

▲永丰村,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学子听村民周阿姨讲述乡村变化(冯雨摄)

“如今的生活可真是越来越好了”,这句话是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学子在四川眉山永丰村与当地村民交谈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位于荷花池旁的周阿姨一家以售卖凉粉辅以生活,在接受采访时,周阿姨感慨,如今的生活环境真是大变样了,烧柴火的土灶台早已变成了天然气,现在污水也不随便排放了,从前“村边臭水缓缓流”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在交谈中,周阿姨笑道:“现在生活质量较以前也有显著提升,平时卖冰粉冰水做点小本生意,生活也是越来越滋润!”

▲“永丰永丰,永远丰收”,劳作结束的李婶与同学们打招呼(张莉晗摄)

在田间,同学们看到了正在割稻穗的李婶,李婶开心地向团队成员打着招呼。“以前我们自己种地一年都赚不到几个钱,现在把农田都承包给大户,每年不仅可以拿到一笔租金,日子是越过越踏实!”说着说着,李婶忍不住笑了起来。

像李婶这样的农户不在少数,如今集体承包制让从前“靠天吃饭”的农户有了保障,他们不需要操心种植什么、收成如何、怎么售卖,他们只用做好自己负责区域的农活,就能获得不少的收入,村民的生活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相信未来日子会更红火的”

▲文法学院学子与古水超市老板交流(陈煜垚摄)

“古水村道路宽了,绿化好了,环境也变得更美了”“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我们很幸福哩……”神农架松柏镇古水村村民们争先恐后地与文法学院的同学们讲述着乡村新变化以及他们的切身体会。

“古水村小景点建成后,来咱们这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我家的生意也变好了。这两年,我想再把家里装修装修,相信未来日子会更红火的。”古水村超市老板高兴地说。与古水村超市老板一样,许多村民也深切感受到了生活质量的改善。

五年前,国家组织扶贫户搬迁,为贫困的村民建造房屋,许多扶贫房村民才终于从山上搬到如今居住的地方。“来到这里之后,我们的出行方便多了,生活环境也变好了。”一位居住在扶贫房的老爷爷感激地说。

▲宁波象山县西周镇隔溪张村俯瞰(何寿鹏摄)

陈煜垚同学在调研后深有感触地说:“建设美丽乡村,让老百姓的生活有盼头,这正是乡村振兴的真正意义所在。”

RURALREVITALIZATION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各学院

原标题:《他们,以大地为课堂感受乡村巨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