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自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一时间六国故地狼烟四起,很多六国贵族遗民借着农民起义之机,利用农民军力量以图复国。《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中,张耳等就劝陈胜,“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而起义军,尤其是陈胜败亡后,春秋战国的历史惯性使然,希望由昔日六国的王侯将相来领导反秦,至少是以这些人为旗帜,重现合纵伐秦的历史。一时间,以楚国项氏为首,魏、韩、齐等王室以及贵族子弟纷纷竖起旗号,六国死灰复燃。而这“复国”的六国之中,唯有燕国之主与前燕国王室无关。看很多文章说,这是因为燕王室成员都被残暴的秦始皇给杀光了。事实上,根据《史记》的记载,六国之中,只有韩国的末代王侯是被秦始皇处死的,而且还是因为他的臣下反叛而被牵连。毕竟司马迁没有替秦始皇掩盖暴行的必要,可见这种随意的推测很难站住脚。其实燕国易主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燕国人已经对燕国王室彻底失望了,所以才会推举外来人当燕王。燕故贵人豪杰谓韩广曰:“楚已立王,赵又已立王。燕虽小,亦万乘之国也,原将军立为燕王。”《史记·陈涉世家》我们先了解一下,秦灭六国后,那些王公贵族们是如何被处置的。对六国末代君主的处置秦始皇灭六国,每次都会将六国之君安置到其他地方。韩王安:公元前年春,韩王安降,韩国亡。被软禁于陈县。四年后,韩国旧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叛乱,软禁中的韩王安被处死。魏王假:公元前年,魏王假降,魏国亡。《史记》没说他的下场,不过西汉刘向在一本介绍杰出妇女的《列女传·魏节乳母》中却提到了“秦杀假”。“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国曰:“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赵王迁:公元前年,俘赵王迁,赵国亡。对于他的下落,《淮南子》记载:赵王迁流于房陵。楚王负刍:公元前年,楚王负刍被俘,楚国亡。燕王喜:公元前年,燕王喜被俘,燕国亡。齐王建:公元前年,齐王建降,齐国亡。《史记》说,齐王建被迁於共。而刘向的《战国策》则说,处之共松柏之间,饿而死。对六国王室贵族的处置秦始皇有没有随后就杀掉那些末代王侯,《史记》是没说,至于刘向说的那些,信不信的全在个人理解。而对于六国的贵族们,秦始皇当然不能放任他们在旧国继续过日子,于是就对他们施行了大迁徙。据《史记·货殖列传》秦灭韩国后,将韩国王室贵族迁徙到了今日安徽砀山的下邑。秦灭赵国后,将赵国王室贵族迁徙到了今日四川广元的葭萌。秦灭楚国后,将楚国王室贵族迁徙到了今日四川荥经的严道。当然,秦始皇也不是心慈面软的,在灭赵之后,他亲自到了邯郸,将过去与他母亲有仇的赵国贵族全杀了。统一六国后不久,秦始皇干脆将六国的贵族和豪强一共十二万户全部迁徙到了咸阳,“始皇二十六年,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等于是将六国旧贵族放到了自己眼皮底下监管。当然,这些人的生活如何肯定是并不美好。原本史料中关于六国贵族的记载极其稀少,但在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中,发现一千余支保存完整的法律、文书、人事记等项竹简,上面就有着关于迁徙的六国贵族的记载。秦始皇虽然没杀了他们,但是却把他们都当成了苦役。“皆盗戒(械)胶致桎传之”就是他们都是带着枷锁一步步走到咸阳那边待分配的。他们的工作是什么呢。这些秦简记载,有的修城墙,有的向巴郡运盐,而且这种苦力一干就是一辈子,“令终身毋得免赦。”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先有高渐离,后有张良,都对他进行了刺杀,所以他大捕天下去抓那些散在四野的六国贵族。而这些秦简中就有着相关的记载。“以穷求”、“以益求”“智巧潜讯”一心复国的六国贵族们秦国抓捕的六国贵族逃犯中除了张良之外,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张耳和陈余了。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馀五百金。这两位虽然不是魏国王室,但在其后的中原逐鹿之中,也都当上了王爷。陈余自立为代王,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陈胜虽然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是却也要打出秦公子扶苏和楚国项燕的旗号。可见六国人对于前国还是念念不忘,至少是想要加以利用。楚国:项氏叔侄立了一个楚怀王,可是楚王却有三位,葛婴立的是襄疆,秦嘉立的是景驹。齐国:项羽封诸侯的时候,一下子在田齐故地封了三个王。就是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而更早的齐王是田儋,听闻陈胜吴广起义,他就马上自立为齐王,后来为了救援魏国被章邯所杀。魏国:陈胜派魏人周市去经略魏地,得手后陈胜想封周市为魏王,结果周市推辞,“天下昏乱,忠臣乃见。今天下共畔秦,其谊必立魏王后乃可。”在周市的坚持下,立魏咎为魏王。魏咎本是魏国的公子,为宁陵君。周市战死后,为了城中百姓性命,魏咎向章邯投降,但随即就自杀而死。魏咎死后他的弟弟魏豹自立为魏王,后被项羽封为西魏王。赵国:最开始是陈胜的部下武臣攻略赵地后,自立为赵王。武臣被杀后,张耳陈余拥立赵氏族长赵歇为赵王。后来项羽又把赵歇封为代王,没得封王的陈余不干了,就打跑了张耳,重新立赵歇为赵王,他自己当了代王。韩国:韩王成是张量所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史记·留候世家》不过项羽因为韩王成跟刘邦好所以看不上韩王成,虽然封了他韩王,却把他留在了彭城,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史记·项羽本纪》韩襄王有个庶出的孙子叫韩信(非淮阴侯),刘邦入关中之后,就让韩信去打韩地,打败了项羽重新封的韩王郑昌后,就立韩信为韩王。燕国:最早的那位赵王武臣因为想脱离陈胜的管辖,于是就派人攻略燕地,这个人叫韩广,本是赵国的一个小官。想不到他一到燕国,燕国的贵族和豪强对他很拥戴,就是前面提到的,“楚已立王,赵又已立王。燕虽小,亦万乘之国也,原将军立为燕王。”而后项羽分封,居然把韩广封到了辽东,而将臧荼封为了燕王。燕国王室贵族为啥不能复国按理说,燕国那些旧贵族和地方豪强们想要复国,可以去找一个燕王后裔的,因为毕竟没有任何史料说秦始皇杀光了燕王室成员。再说,八百年传承的燕国,找一个有姬姓血脉的人还不简单吗。他们宁肯推举外人,只能说是对燕王一脉太失望了。尤其是对最后一位燕王——燕王喜。燕王喜属于一个拎不清的人。本来全天下都想着抗秦,他开始也跟赵国结成了联盟。可是一听说长平之战赵国死了四十万,他就心动了,居然派兵去攻打赵国想捡便宜,却不想被赵国的残兵给打得一败涂地。后来一听说打败燕国的廉颇已经不在赵国了,于是他又派兵去打赵国,结果这回换上一个叫庞暖的,又把燕国打得大败而归。而后就有了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赵国的残兵败将都打不过,更别说秦军了。于是燕王喜就和太子丹逃到了辽西。而为了取悦秦始皇,燕王喜竟然把太子丹给杀了,人头送到了咸阳。这样一位在位三十多年的君王,想必燕国上下已经对他这一脉完全失望了。更何况,他们自己跑到了辽西去苟延残喘,那么被抛弃在燕国的那些贵族和豪强们怎么想?所以,之所以不愿意立燕王王室子弟为王,应该是燕国人已经当他们不存在了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323.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