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点认为,我国古人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重视社会人伦关系,轻视自然科学的研究,所谓现代的科学源头在西方。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得到发展,而后19、20世纪处在民族危机中的中国人极力引进西学,以谋求复兴之道。
然而,拥有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华文明,其实在科技史上的地方非常显赫,只是到了近代才暂时落伍。我们今天要说到的被认为是西方舶来品的指纹学,在古代中国被运用的历史就早得惊人。
提到指纹,第一印象或许会想到近现代刑侦技术,在人类法医学和刑事诉讼中,指纹技术有着广泛的运用。很多人认为认为这门学问起源于西方,西方人在17世纪发明了指纹辨别技术,当时由于他们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摁指纹成为体现契约精神的一种方式。后来,该技术又传到了中国。
然而事实上,中国人运用指纹技术的历史远超过西方人,根据史料,中国古人研究指纹主要运用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看手相,虽然这一用途从科学的角度的看纯粹是无稽之谈,但作为一个经久不灭的现象,或许从观测人手掌上纹路的长短、数量和粗细预测个人的运势和寿命,真的有可取之处。除了看手相外,古代各朝代都有丰富的史料佐证指纹被广泛地运用于破案了。
年,发现于湖北云梦县龙虎地的战国末期至秦朝墓葬中的竹简就详细地记载了这样的案例,这些竹简大部分是些当时的法律文书、治狱文书,其中有一篇叫做《封诊式》,文中完整叙述了一起盗窃案现场的侦察过程,“内中及穴中外壤上有厀(膝)、手迹,厀(膝)、手各六所”,这说明早在多年前,我国的古人已经发现并成熟运用了指纹刑侦术。
自是后,历朝代利用指纹解决刑事民事纠纷的案例屡见不鲜,宋元时还出现了这方面的一些高手行家。不过这些都是有文字记载以后有证可考的历史。近几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突破,考古学带着我们更多的发现,这在指纹学领域也表现了出来。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在这里的多项重大发现在人类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去年10月份的一天,中国社会科学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杨拴朝,像往日一样对遗址进行巡查,而就在巡查过程中竟然发现了两枚清晰完整的指纹印!
那是一块在在灰坑遗址中发现的陶缸残片,陶片残片上残留着一个造型规整、圆润细腻的鋬(pán)耳(陶缸上侧边供手提拿的部分),在鋬耳上的横向凹窝内留有一枚指纹。该指纹完整、清晰、纹路细腻,如此独立完整的指纹非常罕见。年前的古人为何要在陶器上留下指纹?是无意之举还是故意为之?
为了找到答案,杨拴朝还特意拿着文物找到了我国著名指纹学家、中国刑事现场统计研究会副会长刘少聪教授。经过专业的研究,刘教授的专家团队一致判定这枚指印来自一个约20-30岁男性右手的大拇指。
之后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也运用高精度CT扫描、3D复原、激光切片等前沿技术,开展仰韶指纹的三维成像研究,结合多方面论据,杨拴朝认为这指纹很有可能是古人故意留下的。他说在考古中发现指纹并不少见,但这些纹印大多或细小模糊不清,或只留下局部,就算有完整的也没有出现在固定的位置,无意中留下的痕迹十分明显。
而这两枚指纹却不一样,它们似乎是一气呵成的,且线纹毫无挪动的痕迹,另外,他说:“鋬耳制作时一般要采用裹布摁压的方式,一是为了美观,二是防止陶泥粘连。这种在鋬耳上直接横向加摁指印,必须控要控制好摁制时间,否则会损坏胚体,费工耗时。所以这种‘按指为印’的制陶方法,很可能是古人特意按制的记号。”
如果这一点成立,这就意味着我国指纹学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这无疑又刷新了我国科技史的一项历史。或许有人不理解,就算证明我国古代指纹运用技术世界领先又能怎样,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是这样回答的:从法医人类学方面,对这些指纹样本的研究,可以分析工匠的年龄、性别;在生物遗传学方面,这些实物遗存,给人类指纹遗传演变、部族迁徙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标本;并且这枚仰韶先民清晰指纹的发现,对指纹学在科技考古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有一定地推动作用。另外,毋庸置疑这也是我国古人高超智慧的证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