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黑龙江日报」
□冯前明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南宋诗人陆游的这首词,道出古代民间通信的艰难。
古代邮驿专为政府传递公文、军情和贡品,百姓无权使用。古时民间通信只好托人“吉便”携带。鲤鱼传书、鸿雁传书、青鸟传书的传说,在民间也广为流传。
站在黑龙江邮政博物馆里,一件件近代龙江民信的藏品,静静地陈列在站台或展柜里。然而,黑龙江地区的近代化发展进程,与沿海地区还是有相当的差距。
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4号秦墓中,出土了两封秦木牍家书。这两件木牍内容为秦军将士黑夫与惊分别写给他们的兄长衷的家书,从俩人的驻军地淮阳到家乡安陆(即今云梦县)。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最早的两封战地家书实物。
这两封木牍,表现了秦军将士的柔情,充满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尤其是已成家的惊的信,拜托大哥(衷)教导自己的媳妇,让她好好孝顺公婆,照顾自己的幼女,打柴不要去太远的地方。资料显示,这两封战地家书是服役期满的同乡帮助黑夫和惊捎带至家乡的。到了明朝,随着经济发展,民间往来和商品流通范围日益扩大,人们也越来越希望能出现传递书信的机构和组织。据记载,大约在永乐年间(年),浙江宁波出现了私人经营的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浙江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商民亟须互通信息,民信局也是应运而生。清同治、光绪年间,民信局进入全盛时期。
咸丰年间,清政府实施局部放垦政策。弛禁开荒最初只限于呼兰、巴彦、木兰一带,后推进至全部开禁。这样,汉族移民大量“闯关东”,带来了人口繁盛、经济活跃,带来了农业、商业及手工业发展。据史料记载,黑龙江地区民信局约始于19世纪60年代。当时,奉天义合信局在哈尔滨、阿什河(今阿城市)、双城堡设有分局,各分局设司事2-3人,另设有脚夫。在齐齐哈尔、长春、北团林子设有分局。另外吉林德盛信局在黑龙江地区的宁古塔、齐齐哈尔也设有分局。据伪《满洲地志》记载,龙江地区设有民信局的地方还有三姓、宾州、巴彦苏苏、蚂蜒河(今延寿县)。另据《宾州府政书》记载:宾州全境民信局约有10余户,每局各有信夫6-7人,并有1人专事包揽信件。
民信局除办理普通信件外,还办理特別信件,如新闻纸类、商业契约、有价证券、各种票据等,还可代寄包裏,办理挂号信、汇兑款项、代派报纸和运送业务(包括旅客往来和货物搬运,供给旅客所需脚夫、挑夫或骡车等)。东北三省信局又多兼镖局,即保险运送业务。据《宾州府政书》记载,信资一般分缓急两种:缓信1封,每百里约需钱文,积累约到20封,即派专差挨次递送;紧急每百里需钱两吊,凡有民信局处,皆星夜递送。民信局收取资费,分酒力与号金两种。酒力也称酒资,即普通信资,多由发信人给付。
急信中的火烧信即火烧四角的信件,则要加紧投递不能迟留;如果是羽毛信(以鸡毛插信封或其四角)亦须加速快递,但要加倍索取资费。当时北京的民信局都有自己特定的业务活动范围,如这些民信局中正大、三盛、三顺昌及福和等专寄奉天、吉林、黑龙江各地信件。
虽然经营的是“苦生意”,民信局却十分注重信誉。如有邮件丢失,民信局负责赔偿。这一点比起上海工部局办的不负赔偿责任的书信馆,实在是好得太多了。
年,东北三省民信局包裹信件高达2万件,年减少到2件。由于大清邮政、中华民国邮政先后对民信局实行控制和排挤策略,年东北三省民信局全部停办。
邮站是民国初年黑龙江地区北部边疆特有的一种驿递组织。据《黑龙江志稿》记载:“黑河上游金厂林立,解金办粮,官商来往,均至关重要。从前每至冬令,均需借道俄境,乘俄邮车,盖因我界道路难行,而又无站、无车、无宿所致也。既借道俄人不但消耗甚重,所有起票、签字、税关盘查,多方留难,守候耽搁动经数旬,商民行止稍有不合辄被扣留,甚哉!交通之不可不亟为讲求也。”黑河道曾于年夏决定,先由黑河-呼玛添设邮政车(即邮站),计程公里,设11站。
据《黑龙江邮电志》记载:继黑呼邮站之后,从年冬开始,黑龙江地区相继添设呼玛-漠河、嫩江-漠河、齐齐哈尔-黑河、龙江-嫩江和黑河-萝北等邮站,对方便交通、传递文报和商民安全往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由黑河抵呼玛仅24小时,往来商民无不称便。从前呼玛金厂工人携带财物出沟赴黑河以及黑河商人运货赴厂,抢劫之案层见叠出,自设邮站后,金业活动未出一抢案。
邮站为官督商办,除递送文报及商民信件和运输旅客、货物外,并设有旅店。对各邮站还规定有《奖罚专章》,对各站站长的奖励标准规定:马匹壮多者,房屋格外清洁者,邮车开行能依一定时间者,对待旅客和平公道者,护惜邮车不致损坏者,递送公文毫无擦伤损坏迟延者和内外秩序整齐者,奖励分银质镀金奖章、银质法兰奖章和银质奖章。这种驿传组织一直相沿至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后随着近代邮政的创办,文报和商民信件的传递相继交邮政办理,邮站的邮递职能逐渐消失,“邮站”遂更名为“边站”。
清朝中叶以后,封建社会进入没落阶段,旧式驿站也出现了无法弥补的弊端。康熙时有一位诗人秦松龄,在《点夫行》里描写了驿夫的悲惨生活:“奔疲面目黑,负背形神枯。水深泥没踝,衣破肩无肤。苦情不敢说,欲语先呜呜。”《清史稿》对清朝邮驿的弊端归纳为“越数诛求”“横索滋扰”“蠢国病民”三项。破败的房屋,疲弱的老马,冬无寒衣的驿夫,既饱私囊的官吏,加之电报、轮船和铁路的冲击,种种因素使旧式驿站不能胜任通信的重责,它已衰弱至极,疲倦至极。
古代邮驿,服务官方,以通为本。从旧式驿站衍生出的民信局,凭借一个通字,通向了百姓生活,通向了民间生计。呼应着更大的“气数”,古代邮驿演进为通政、通民、通商的近代邮政,真所谓“病树前头万木春”,染绿了荒原大地。
本稿件图片由作者提供-08-:00:00:0504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