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http://www.gpitp.gd.cn/new/20180824/89436.html

湖北菜也称鄂菜,古代称作出彩或者荆菜,是我国最古老的菜系之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地,经过汉唐数代,于明清时逐渐成熟。在屈原的《楚辞》中就有记载楚王宫中设宴的二十多道楚地名菜,是我国有文字记录的最早的宫廷菜。湖北由于位于我国中部,南来北往的人数众多,湖北菜也就逐渐吸收各地菜系特色,集四方美味的特点,全国各地的人都在在湖北菜里找到自己喜欢的味道。本期,为你盘点最有代表性的湖北美食。

热干面

热干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湖北武汉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有多种做法。以油、盐、芝麻酱、色拉油、香油、细香葱、大蒜子、量卤水汁、生抽为辅助材料。其色泽黄而油润,味道鲜美,是武汉人过早的首选美食。

热干面源于三十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卖汤面的蔡明伟。蔡明伟是黄陂蔡榨人,他的汤面做得非常受欢迎,客人经常排队要等很长时间才能买到,很多客人等不及走掉了,蔡明伟做生意很会动脑筋。为了加快出货量,通过反复试验,他终于摸索出一套“掸面”的工艺———就是先把面煮七八成熟,然后快速降温并均匀抹上油,这样卖面时,出货量就快了。有一次蔡明伟在长堤街看到一家麻油作坊,看见他们从芝麻中提取麻油后,芝麻酱闲弃在一边,香气扑鼻,他灵机一动;何不将芝麻酱加进面里试一下呢?于是蔡明伟向麻油作坊老板购买了些许芝麻酱回家。同样经过多次反复试验,他觉得满意了,身边的人都说好吃,这时候他才信心满满推出他的新产品上街叫卖。热干面——这个武汉人民最爱的小吃就这样诞生了。

武昌鱼

武昌鱼是一道传统名菜,属于湖北菜。脂肪肥厚,肉质细糯,油润爽滑,味道异常鲜美。以武昌鱼为主料,配以葱、姜、精盐等辅料制作而成,味道香美、老少皆宜,深受大众的喜爱与推崇。武昌鱼有补虚、益脾、养血、祛风、健胃之功效,可预防贫务症、低血糖、高血压和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这句词让武昌鱼声名在外。武昌鱼是鳊鱼的一种,肉质细嫩、脂肪丰富,清蒸最佳。.

鸭脖子

鸭脖子,又名酱鸭脖或酱鸭脖子,属于酱汁类食品(主要是酱板鸭,包括酱鸭翅、酱鸭脖、酱鸭拐、酱鸭掌、酱鸭舌、酱牛肉、酱板鱼、酱板干子、酱板藕等),最早起源流传于清朝洞庭湖区的常德,经湖南流传至四川和湖北,近年来风靡全国。酱汁类食品通过多种香料浸泡,然后经过风干、烤制等工序精致而成,成品色泽深红,具有香、辣、甘、麻、咸、酥、绵等特点,是一道佐酒佳肴。

而武汉最著名的鸭脖子当属精武鸭脖,因为起源于汉口的精武路而得名。精武鸭脖是将川味卤方改进后用在鸭脖上,具有四川麻辣风格,香味扑鼻,口感刺激,鲜美无比,所以很快成为了武汉人喜爱的名小吃。精武鸭脖在精武路一带就有十几家店,如今,精武鸭脖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并且形成一些新的流派。

豆皮

豆皮,是湖北省武汉市著名传统小吃,迄今已有50年的历史,多做为早餐,一般在街头巷尾各早餐摊位供应,中午或晚上在一些特殊的餐厅或老字号饭店也有提供。最以豆皮著名的是位于武汉市中山大道的“老通城”,其制作的豆皮在武汉市市民中有很好的口碑,此外,在武汉周边县市,如:恩施、鄂州市等,也很受欢迎。

原为民间小吃,老通城酒楼创建于年,其豆皮根据传统做法,博采众长,以豆、米、浆拌鸡蛋做皮,以糯米为馅,色泽金黄透亮,外脆内嫩,以其独特风味逼近闻名。因馅内包以猪腿肉、玉片等得名三鲜豆皮,后经改进形成多种口味的豆皮。

潜江小龙虾

潜江龙虾原名克氏螯虾,俗称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二战期间,小龙虾从日本传入我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传入潜江。从年开始,潜江市成功探索发明“虾稻连作”模式,开展稻田养虾,后又发展为“虾稻共作”模式。小龙虾在潜江得到了人工繁殖,养殖面积和产量快速增加,带动了潜江龙虾餐饮和加工业的大发展,潜江市现有以“潜江油焖大虾”为特色的潜江龙虾餐饮店余家,建立了熊口华山园、浩口莱克园、后湖宝龙园三个密集型水产品加工企业群。潜江龙虾产业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殖、健康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产业化新格局,潜江龙虾产业综合产值达20亿元。享有“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的美誉。

潜江小龙虾虾黄浓郁,虾肉鲜嫩,哪怕只是嗦个虾壳都能津津有味。不管是清蒸麻辣油焖十三香卤虾,怎样做都能在舌尖引发一次又一次的惊艳。潜江的小龙虾文化,去过的人就能知道,几乎渗透在这座小城的角角落落。在湖北潜江人眼里,小龙虾带给了这座城市另一次新生。5-6月,他们会举办龙虾节,把吃龙虾变成了节日式的狂欢。政府支持的“虾稻共作”的培育方式,更是让小龙虾的产量和质量急速飙升。自此,潜江也逐渐成为“中国小龙虾之乡”。

面窝

面窝,是武汉的小吃之一,也是武汉特有的。通常只在过早时间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汉人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面窝创始于清光绪年间。现在还有一些小面窝,用的铁勺内部较小。

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干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作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流传一百多年,成为一种价廉物美的特色早点。

面窝和热干面一样,也是武汉人爱吃的早点之一,制作简单,遍及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

云梦鱼面

云梦鱼面是湖北地区的特色传统名吃之一,主产于湖北省云梦县,并因此而得名。云梦鱼面用面粉及青鱼、鲤鱼(或草鱼)鱼肉为主料制作而成食品。这种食品营养十分丰富,食之易于消化吸收,并具有温补益气的作用,被人们美誉为长寿面。年,云梦鱼面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加特产比赛获优质银牌奖,产品畅销全国及国际市场。

云梦鱼面之所以味道特别鲜美,离不开云梦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物产资源条件。《墨子·公输篇》曾记载:“荆有云梦,犀兕麋鹿麓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由于盛产各种鱼鲜,故以所产鱼面最为出名。云梦民间流传歌谣有:“要得鱼面美,桂花潭取水,凤凰台上晒,鱼在白鹤咀。”说的是城郊有一“桂花潭”,清澈见底,潭水甘美;“凤凰台”距桂花潭不远,地势高阔,日照持久。城西府河中“白鹤分流”处,所产鳊、白、鲤、鲫,鱼肥味美,是水产中之上乘。

欢喜坨

欢喜坨又称欢喜团、麻汤圆、麻鸡蛋,为湖北武汉、荆州,沔阳(今仙桃市),天门,江陵等地的特色传统小吃。在武汉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是由糯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芝麻炸熟而成,炸熟后外脆内软,外焦里嫩,色泽鲜艳,咬一口,一声脆响后糖汁四溢,满嘴芝麻香。

年代,汉阳棉花街有一家沔阳人开的店子,专做“欢喜坨”。用糯米粉和水搓成圆球,裹上芝麻,温油下锅慢慢炸黄,起锅后倒入另一口有饴糖的锅中翻炒,再起锅,转入铺满芝麻的箩筐内簸几簸,欢喜坨就做成了。它形如核桃、外酥内软、甜而不腻,是当时流行的早点,沿街叫卖的小贩称它为“白糖欢喜坨”。这段文字来源于武汉一本饮食杂志,它真实地记载了沔阳欢喜坨打进省城大市场的过程,可以证明欢喜坨的发源地就是沔阳。沔阳人一般把逗人喜爱的小孩称为欢喜坨,也许正因为这个缘故,才把食物喊成欢喜坨。

黄陂肉丸

黄陂肉丸是湖北逢年过节必备的一道美食,选用的是五花肉,辅料是鱼红、蛋清、淀粉等。将鱼红与蛋清、水淀粉、生姜、葱白、胡椒、味精等按比例调在一起,用力搅拌上劲;再把剁好的五花肉放入,一个方向用力搅拌。用手挤成球形后下锅油炸,瞬间香气扑鼻。

据统计,湖北伢一年可以消灭多吨肉圆子。无论是普通话的丸子,谐音完美,亦或是武汉人的圆子,寓意团圆。炸得金灿灿的肉圆子,彩头里充满民间智慧。

每当临近新年,大街小巷仿佛都可以闻到圆子的香气,而新年的餐桌上,无论食物如何变得花样翻陈出新,黄陂肉丸都是无法替代的美味!

荆州鱼糕

荆州鱼糕是湖北荆州的一道名菜,是十大特色名菜之一,以“吃鱼不见鱼,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被人称道。

荆州自古盛产鱼,鱼糕作为荆州的八大名肴其历史源远流长,相传为舜帝妃子女英所创,在荆楚一带广为流传,春秋战国时开始成为楚宫廷头道菜,直到清朝,仍是一道宫廷菜,据说乾隆尝过荆州花糕后脱口而咏: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

现代鱼糕越做越为精美,人们用鱼和肥膘肉做糕,再用猪肉、山药等制成肉丸。肉丸垫底,鱼糕放在上面,最后以肚片、腰片烹炒盖帽,多菜共碗,俗称花糕、杂烩丸子,是荆州一带的红白喜事宴席上的头道菜。荆州鱼糕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饮食习惯而积淀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

湖北美食千千万,无论是丰富的过早还是各类精致的大菜都能让人爱上这块宝地。而丰富的饮食也诞生了众多的著名品牌,下期为你盘点湖北的特色知名品牌,敬请期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