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人们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的一座秦墓中发现了多支竹简,其上共写有4万余字。

这些竹简记载了战国末期,秦国的法律条文及典型案列,这就是著名的“睡虎地秦墓竹简”。

在这座秦墓的附近,还发现了一座简陋的小墓,从中找到了两块写满文字的木牍,经考古人员研究,这竟然是两封普通秦军士兵写给自己兄长的家书。

这也是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实物家信。

写信的两人是一对亲兄弟——“黑夫”和“惊”,信则是写给了他们的兄长“衷”。

当时的“黑夫”和“惊”正在前线征战,特意抽空写信回来,催促自己的哥哥“衷”给俩人寄钱,同时还嘱咐“惊”新娶的媳妇“和妴”要好好侍奉婆婆。

“黑夫”在信中写道:

“亲爱的兄长:母亲她还好吗?我们兄弟俩都很好,前段时间我们曾因为打仗分开了几天,现在又见面了。”

“这次写信,是希望能赶快寄点钱过来,眼看就是夏天了,夏装还没有着落呢。”

“如果咱们安陆的丝布便宜,也可以做好和钱一起捎过来,如果丝布很贵,就多寄些钱,我们在这里自己买布做就好了。”

“我们马上要去攻打淮阳的叛军,可能需要很久,所以这次务必多寄些钱过来。”

“我们的爵位下来没有,如果没有也不用着急,我相信大王是不会骗人的。”

“告诉弟媳‘和妴’要好好孝敬母亲,兄长也不要和母亲置气,如今大家都不容易。”

“惊”对钱的急迫似乎还超越了“黑夫”,他在信中说:

“我和战友垣柏借的钱快到期了,务必赶快寄钱给我,而且至少要五六百钱才够。”

“再不寄钱,我就死定了,快快快。”

不过提及自己的新媳妇“和妴”时,“惊”却表现出满满柔情,他叮嘱“和妴”:

“你出门砍柴,不要走得太远。特别是咱家附近那些刚被秦国攻占的楚地,治安乱得很,千万不要去。”

可以看出,古人写信和我们现代人写信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那么这两封秦兵家书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呢?

从信上的细节推断,“黑夫”提到自己住的地方叫“安陆”,战争的背景是去平定“淮阳的叛军”。

而安陆县是公元前年,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楚边境设立的一个县,目的是为将来伐楚做准备。

锁定了大概的范围后,可以推定,信中提到的淮阳叛乱,是公元前年,秦国伐楚时发生的事情。

公元前年,秦国开启了灭楚之战,秦始皇派李信率领20万秦军攻打楚国。

开始时,战事非常顺利。李信先是在平舆大破楚军,其后乘胜追击,接连攻下了楚国的鄢城和郢陈,可谓势如破竹。

但不久,秦军背后的淮阳却

突然叛乱,这让秦军变得腹背受敌。李信不敢孤军深入,稍作休整后,决定回军先解决后顾之忧的淮阳。

而“黑夫”和“惊”的信便写于那个时间。同时信中还有很多细节也值得研究。

首先,秦国当时的律法对征兵的规定是“同住毋并行”,也就是每户最多只征一人。而“黑夫”和“惊却是家中两人参军。

而之所以这样,大概是因为楚国是秦国一统天下,最大也是最后的阻碍,所以秦始皇不惜倾全国之力以求灭楚。

张仪出使楚国时,曾对楚王说,秦国有“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

显然这是靠正常的征兵所达不到的。因为当时秦国的总人口也只有-万。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出现了兄弟同时入伍的情况。

另外很明显,兄弟二人之上还有一位兄长“衷”,那么为什么身为哥哥的“衷”不去参军,却让弟弟代替自己呢?特别是“惊”才刚刚新婚不久。

按秦国规定,无官职的人17岁以下、60岁以上可以免服兵役。从信中的细节看,“衷”有母亲健在,弟弟新婚,所以他的年龄不应该有那么大。

那么他没有服兵役的最大可能,应该是因为另一条规定:残疾人可以免服兵役。

所以,这很可能是一个5口之家。父亲应该过世了,只剩老母健在。

公元前年,两兄弟“黑夫”和“惊”应征入伍,家中靠残疾的哥哥“衷”支撑。

因为他身体不便,所以“惊”的妻子也要冒着风险出门砍柴。

而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衷”还要辛苦去筹措钱物寄给当兵的兄弟。

不过这也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秦国当兵不但不给军饷,甚至还要入伍的人自己准备军服。

可为什么从兄弟的信中看不出任何的不满呢,其实“黑夫”的信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军功可以换取爵位。

秦国当时实行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斩杀的敌军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以此鼓励将士阵前奋勇杀敌,

士兵只要斩杀一个敌军精英的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同时还能得到房产、田地和仆人的奖励。

如果获得两个首级,该名士兵做囚犯的父母立即就能被释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

爵位越高,奖励越多,不但能得到大量的财产、仆人的奖励,甚至可以让家人免服徭役。

而且爵位可以被家人继承,一人授爵,全家获益。

所以“黑夫”和“惊”在前线奋力拼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出人头地,也是在努力去帮助家里改善窘迫的境遇。

而且他们丝毫也不担心自己的军功被人贪墨,想必这也有着无数他人的例证,所以“黑夫”才说:“我相信大王是不会骗人的。”

能让兵士拼死效力,这大概就是秦始皇最终统一六国的原因吧。

那么“黑夫”和“惊”最终的命运如何呢,其实看看史书中的描述就大概可以猜到了。

在李信改道向淮阳进军时,却没有发现,楚国的大将项燕带领楚军主力一直跟随在后。

项燕极有耐心,一直跟了李信三天三夜。

在李信率军与淮阳的叛军交手,最疲惫不堪的时候,项燕才一声令下,率楚军大部队突然从秦军背后出现。

之前因为秦始皇一味要求李信速速进兵,所以李信的部队只带了几日的口粮。

此时口粮早已吃光,士兵饥肠辘辘,疲惫不堪。

面对前后夹击,即便强如秦军也瞬间土崩瓦解。此战20万秦国将士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主将李信狼狈逃回秦国。

“黑夫”和“惊”的结局也大概率是死在了这场战役中。

而且从二人的兄长“衷”的表现来看,其临死前,特意将两位弟弟给自己的信做了陪葬。

可见,他是怀着对两位弟弟无尽的思念而离开人世的。也可以推知,“黑夫”和“惊”应该是再也没能重返家乡。

在此后的悠长岁月里,“衷”想必会一遍遍拿出两封家书,轻轻抚摸着木牍,边读着其上的文字,边回忆自己与“黑夫”和“惊”在一起的那些时光吧。

而“惊”的妻子“和妴”,她的最终结局如何,更是无从得知。

不过,战国时期,各国连年征战不休,导致人口锐减,男女比例失调。所以那时候,国家都是鼓励改嫁的,并没有什么“守节”的概念存在,女性的地位当时也比较高。

那时候的女人死了丈夫后,再嫁他人是非常正常的,也没人会说三道四。

所以,“和妴”大概率应该是令嫁他人了吧。

史记对那场战役的记述只有寥寥数语:“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对于秦灭六国的史实而言,李信的失败只是一个小小的波折罢了。

作为一个失败者,李信没能在这段历史中留下太多的笔墨,史学家更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