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年十月,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秦王子婴向刘邦献上了传国玉玺,立国15年零47天的大秦帝国,终于宣告了灭亡。

刘邦是一个攻入咸阳的,按照先前“先入咸阳者为王”的约定,得意之余的刘邦自封“关中王”。看着富丽堂皇的秦皇宫殿,刘邦感慨万分。有谁能够想到,几年前还在沛县为生活所奔波的小小亭长,竟然亲手推翻了偌大的秦帝国。

心态的转变使得刘邦整日沉浸在花天酒地之中,流连忘返。随刘邦而来的汉军看到如此多的金银珠宝,也是迷失了起来,如饿狼一般扑了上去,将秦宫内的珍宝洗劫一空。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被迷了心窍。

在将士们争夺珍贵财物的时候,萧何却将目光注视在了这秦宫内最不值钱的东西——藏书。昔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并非是将天下所有书籍一一焚毁,他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儒学典籍,很多著名典籍也都收录在宫中珍藏了起来。

焚书坑儒之后,天下书籍少得可怜,萧何在秦宫中发现如此多的书籍自然欣喜若狂。《汉书》记载: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在很多人眼中,这些书籍毫无用处,乱世之中学问有什么用?只有拳头大武器强才是王道。有了钱财就能招兵买马铸造武器,这些书能干什么?

所有人都对萧何的这个行为嗤之以鼻。

可没有人能想到,这些书籍在之后发挥出巨大作用,甚至成为大汉王朝立国年来最珍贵的东西。

楚汉争风中的制胜法宝

项羽入驻咸阳后,分封各路灭秦将军为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项羽的分封,表面看似是论功行赏,可实际上却是将各路诸侯重新组合,抬高亲近自己的打压不服从自己的。

两年之后,各路诸侯不服项羽,纷纷起兵反对。刘邦也趁机东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趁机发展势力。

纵观楚汉争锋的五年里,刘邦与项羽的争斗基本都是输多胜少,有好几次甚至都只剩下几个兵追随他逃跑。可奇怪的是,不管是刘邦如何输,宛如打不死的小强,总能越挫越勇;而项羽却越胜越衰,后方供给严重不足。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刘邦有一个神级队友——萧何。

对于萧何在战场上的功绩,鄂千秋总结到:

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之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

总结而言就是:不管刘邦如何输,萧何总能第一时间提供更多的粮草与将士。萧何就仿佛一个永不疲倦且效率极高的兵工厂,源源不断地给刘邦提供兵力。

有这么一个后方补给,刘邦怎么能输?

萧何为什么能提供这么多的军需呢?除了他自身的能力之外,当年从秦宫中抢走的典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典籍中包含秦国境内的山川地貌、户籍档案、水利耕种等等。

萧何通过阅读这些资料,能够明确知道各地的情况,哪个地方人口充裕,哪个地方盛产粮食他都清楚知道,这使得萧何如同开了外挂一般,如有神助。

大汉年立国之根本

刘邦在定陶称帝后,大宴群臣。

不过宴会的场面却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史记》记载: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这些将士们打仗或许是一把好手,但是很多都是斗大字不识一个,让他们规规矩矩的喝酒看舞难上加难,这让刘邦头疼不已。

之前打仗的时候如此,刘邦也说不得什么,可现在他已经成为皇帝,就要有皇帝的样子。于是乎,就让叔孙通定制皇家礼仪。这个时候先前萧何抢走的那些典籍,又派上了大用处。叔孙通参考秦宫典籍中的礼仪制度,制定了一套符合刘邦个性的礼仪。

汉高祖七年(前年),十月。刘邦召集大臣进行首次朝会典礼,叔孙通制定的这套礼仪首次登场就震撼到了刘邦这个“乡巴佬”,事后刘邦感慨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之后刘邦就以此为汉朝礼仪。

礼仪有了,制度也要有。

这个任务交给了萧何,而萧何依靠什么呢?还是先前的那些秦宫典籍。

年12月,我国考古学家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大量秦朝竹简,上面记录了非常完整了秦朝法律。考古学家们通过研究对比,发现除了秦律那些严苛的刑法之外,汉律与秦律几乎一模一样。可见,汉朝的律例基本是完整沿用秦朝的,这也是“汉承秦制”的原因。

在汉武帝时期之前,汉朝都是沿用此律法,即便是汉武帝之后,也只是在原本法律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央官僚体制,并没有突破秦朝法律的体制,因此可以说大汉年来都是以秦律为立国根本。

当年萧何从秦宫中抢走的这些典籍竟然能够影响大汉王朝余年,可见萧何的眼光是多么长远。

萧何不抢珠宝而只拿典籍这件事记录在《智囊》中,《智囊》记载: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其识亦有过人者。”

萧何的这个故事就告诉世人,智慧与眼光是一件多么重要之事。

除了这件事之外,这部书中收录了从春秋战国到明朝个谋略智慧故事,就是为了让读者以古人之智慧加持自身,达到在生活中如鱼得水的地步。

古代帝王将相的智慧绝对非同寻常,他们的行为背后都有极其深刻的含义,我们之所以读史,除了还原千百年前的人物风貌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学习古人的智慧。

多读读这样的智慧故事,面对任何局面,与人交往或者管理的时候,你就不会感觉茫然无措。

康熙、乾隆、曾国藩、李鸿章、纪晓岚、刘墉、和珅、胡雪岩、杜月笙……无不对此书奉若至宝。

不管你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为人处世。有人苦恼没有机会,其实你缺少的不是机会,而是智慧。一部智囊在手,何愁机会没有。所以,我真心建议大家读读《智囊》。我正在看的这套,感觉很不错。一是有原文和翻译,谁都能看懂。二是有冯梦龙的点评,犹如名师指点。学智慧,长见识,得有高人指路啊!

因此,笔者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套,文、白对照版的《智囊全集》。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横条,进行购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