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一次重要的考古发现,让云梦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瞬间享誉中外。
年底,湖北省云梦县利用冬闲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在城外火车站附近开挖排水渠。一天,一位参加开挖的农民发现开挖的泥土颜色变成了青黑色,跟他前两年去看过的古墓里的泥土颜色差不多,并且青黑色泥土的周边像一个四方块一样。再往下挖,露出来木质的棺椁。这件事引起了地方文物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他们连夜核查并迅速将这一情况逐级上报。
年底至年春,湖北省博物馆组织的发掘工作正式展开。在几十米的地段上,共发掘秦代墓葬12座,出土器物多件,出土的器物,主要是漆器、木器、铜器、陶器等。特别是11号秦代墓葬,在一具成人尸骨四周散落大量竹简,经过清点,共枚。秦代竹简的出土,惊动了全国文博学术界,列为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竹简,就是在竹片上书写文字,用于记载事情,一般竹片制作成长条状,用绳子来固定、编组成册。这是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中国的主要书写材料。云梦县出土的秦代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上面的文字为墨书的秦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
那么,这批竹简是由谁制作?11号秦墓的主人是谁呢?经过考古学家认真研究考证,11号秦墓主人名字叫喜。喜是战国晚期的秦国人,在今天的云梦县一带做小吏,主要负责记录审理法律案件等,相当于现在的法院的记录员。喜虽然职位不高、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但他应该非常敬业,经常用竹简抄录秦国的法律和文书,当然也记录当时影响较大的社会事件。喜死后,没有挑其他值钱的陪葬品,而是就用自己抄写的竹简做陪葬。
云梦出土的秦简主要分成十个部分的内容,一半以上是秦代的法律文书。秦简近4万字,内容十分丰富,从战国七雄到秦统一六国的历史,由一个底层官吏喜用最直观的方式来展示,让人们目睹了一个真实的秦代。
云梦县发现的秦简保存如此完好,主要是因为发现秦简的11号墓葬外面用青黑色的膏泥密封,这种膏泥质地细腻黏性较强,起到了隔绝空气的作用,延缓了秦简的氧化。此外,云梦地下水位高,墓葬长期浸泡于水中,隔绝空气,有利于竹简的保存。在考古界就有干千年、湿万年、半干半湿只半年的说法。
这批秦简极大地弥补了秦史料的不足,对于研究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目前,这批秦简已经过脱水处理,用玻璃器具密封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