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当年阎吴联军如果建立,为清廷卖命的袁世凯军很有可能就在湖北被阎吴联军和革命军夹击完蛋了。一些历史学家也认为如果吴禄贞能躲过暗杀,他的革命计划能实现,当年中国的革命形势将大为不一样,可能日后就不存在北洋政府和之后的南北对峙了。
吴禄贞自己当年也确实过于大意,如果他能谨慎一点躲过暗杀……
历史从来没有假设。
吴禄贞不是大意,时非不得已。吴禄贞(年3月6日—年11月7日),字绶卿,汉族,湖北省云梦县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年怀着为国雪耻的志愿,毅然投军。与孙武、傅慈祥等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成为挚友。
年,被推荐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陆军,在校结识了张绍曾、蓝天蔚,三人学习成绩突出,志趣不凡,被称为“士官三杰”。他决心以革命排满为己任,走上革命道路。发起组织励志会,又毅然加入兴中会。他体格瘦小,谈吐了得,为事专断,不喜为人下,花钱如流水,纳娼为妾遂破费良多。其事迹被后人编为戏曲。其与云南的蔡锷齐名,时称北吴南蔡。
晚清政坛二十年,袁世凯独惧吴禄贞一人。
11月3日,清廷委派吴禄贞到滦州“宣抚”张绍曾。皇室宗亲都对张绍曾畏惧三分,唯独袁世凯致电内阁,说道:“张、蓝所请,尽可照准,以缓和当前局势……唯吴镇心怀叵测,亟应严防。”袁世凯敏锐地判断出,张、蓝二人不可怕,唯独吴禄贞才会做出大乱。而当时,良弼、载涛等均被吴禄贞蒙在鼓里,对他相当信任。
袁世凯看吴禄贞很准,而吴禄贞评判袁世凯,更是非常精道,武昌起义事发,清廷起用袁世凯,吴禄贞认为:“(袁世凯)无论忠清或自谋,均不利于革命。”,多次提醒革命党人“清已不成问题,老袁不除,我当将与之有十年战争。”民国建立后,革命党和袁世凯、北洋军阀斗争十多年,印证了吴禄贞的判断。
吴禄贞其实多次被何遂等人提醒,有人对他不利,一则吴信任马步周,二则整个第六镇几乎掌控在袁的手中,新军第六镇本身是袁世凯的嫡系部队,清庭调吴禄贞去目的在于制衡袁世凯。当时吴上任还不满一年,且与部下有诸多矛盾。吴禄贞上任后,发现第六镇如铁桶一般,于是想用人事调整的办法来打破原有的体系,以便自己逐步控制第六镇。镇中原有的两位协统,李纯与周符麟都是袁世凯时期的小站旧人,李纯科班出身,年富力强,在镇中威望很高,吴禄贞不敢动。于是,他就拿暮气已深的旧式军人周符麟(当时已56岁)开刀,说他“烟瘾甚重,行同盗贼”,要求将之撤换。在请求被否后,吴禄贞写信给陆军部大臣荫昌,指责其“只知作官,不尽职守,有负国家委任”,后来又到陆军部大吵大闹,这才将周免职。周符麟虽然被免,但陆军部并未批准吴禄贞所提名的人选,而是由“暂由二十四标统带吴鸿昌升署”周符麟的协统位置,“协统撤换”事件后,第六镇的各级军官不免人人自危,各怀去志,由此与吴禄贞积怨匪浅。吴禄贞这边则因为计划不能实现而惘然若失,他在镇内虽然“贵为统制”,但实际上是个“空杆司令”,对部队毫无控制力。所以和阎锡山会晤后他没回部队却去了石家庄火车站。吴禄贞被刺死后,“燕晋联军”无形中宣告瓦解,清廷解除了一个近在咫尺的威胁,而袁世凯也得以扫除障碍,顺利进京掌控大局。
当时怀疑是良弼,陈其采与吴禄贞、张绍曾同为日本士官第一期同学,回国后均受重用,当时载涛(下图)、良弼等人的想法,是希望通过吴禄贞这样的“士官系”来排挤原袁世凯的“北洋系”,借此来夺取军权。但是,当他们发现被其倚重的吴禄贞萌发“反心”时,其中的失望与愤恨可想而知。当时备受重用的陈其采与日本士官第二期的良弼关系良好,也是暗杀大王陈其美的弟弟,当时出现在石家庄,所以猜测他负有使命;也有人质疑说如果是良弼,不必暗杀撤职即可。其实吴禄贞的死收益最大的是袁世凯,而且第六镇掌握在他手中。年秋,李书城随黄兴到北京,吴禄贞秘书张志潭告诉他:“杀吴禄贞的是袁世凯;袁不杀吴禄贞,就不能来到北京,袁的全盘计划就无从实现。”年,段祺瑞长子段宏业在北京与何遂闲谈,大大称赞马惠田:“是英雄,够朋友,他的行动省了不少不少的事。”从小跟随袁世凯的贴身随从唐天喜,对他的家庭教师任芝铭说,袁派什么人去贿步周,给了多少万两银子,在哪一个银行拨款,连人名、银行名和钱数目都有。可惜时间久了,任芝铭都忘记了。袁世凯儿子袁克文和幕僚王锡彤记载,虽未指出袁指使,却都认定与袁有关。也有传闻说是载涛主使杀吴。
许多年后,孔庚在悼忆吴禄贞时说:“(吴)是个雄才大略、辩才无碍的人,尤其是识见过人,热心爱国。假使他这次(燕晋联军)的事能成功,袁世凯当时决不能存在;北洋派也不至祸国十余年;民国成立,必另有一番气象。”
一场刺杀改变了辛亥格局,那个忠心耿耿的卫队长马步周得了一笔钱,自此再无人敢用,终潦倒而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