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师傅读书
来源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食神蔡澜曾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说希望火锅从餐饮界消失,他认为火锅是最没有文化的料理方式,什么东西切好了就扔进去,根本谈不上好吃。甚至还表示“如果这个风气这么保持下去,以后都不需要有大师傅了。”
蔡澜这番话得罪了不少火锅爱好者,至今网上还有人揪着这句话不放。
其实,蔡澜有点冤。首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是个人的爱好,喜甜嗜咸,香菜臭豆腐,人各有一好,不能强求。蔡澜不喜欢火锅,代表了他的观点,无可指摘。其次,“不喜欢火锅”的也不只蔡澜一个人,清代的美食家袁枚同样对火锅厌恶至极。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道:“冬日宴客,惯用火锅,对客喧腾,已属可厌;且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难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问哉?”袁枚的槽点集中两点,一是吃火锅太喧腾了,与社交文明相去甚远,二是各种菜混在一起煮,体现不出菜品的特色。
袁枚吐槽自有其底气,袁枚23岁就成为进士,历任江苏多地县令,一生游山玩水,贪口腹之欲,活了82岁。江南物产丰富,生活富庶,同时高官富商才子云集,宴饮不绝,为袁枚吃喝提供了物质条件。
汪曾祺小说《金冬心》就写了袁枚那个时代一场江南有钱人与文化人的饭局。出席饭局的人有排面,有扬州一号盐商程雪门,有新任盐务道铁保珊……;食材来自天南地北,生猛鲜活,有金华竹叶腿、黑龙江熏鹿脯、阳澄湖的醉蟹……;席间众人吟诗作对颇为雅致。所以,袁枚对食物的要求,不仅仅是吃饱,而是吃好,与正规宴席相比,火锅确实略显草率与寒酸。
读历史,我喜欢读历史的细节,历史不仅仅有帝王将相、战伐权术,还有一个个生动的人间故事和一团团鲜活的人间烟火。这样的细节,能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跨越时间的隧道与古人相遇相知,历史不再面目生硬,而变得触手可得,真实可感。
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发现了“睡虎地秦墓竹简”,其中有几封家书。家书的背景是战国晚期秦国灭楚,秦军士兵黑夫和惊(兄弟)写给其长兄衷的两封家书,承载着士兵的思乡之情。在外的战士,挂念着家里的父母、妻子,甚至丈人、外甥。历史远去,课本留下的都是生硬的结论,但这两封家书却使我们认识到,纵然跨越两千年,人类的情感依然相同。江月之下,人与人是那么的相似。
读袁枚的《随园食单》,也是如此,书中记载了多种南北菜肴饭点,美食家看到的是食谱,而我看到的更多是人的日常。书中的食谱,很多我们现在依然在吃,依然念念不忘,食物不仅能连接着不同地域的人,也能让不同时代的人在其中找到共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