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虎地秦简,是指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墓主为秦朝的一个名叫“喜”的地方法官。
这些竹简共枚,残片80枚,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秦睡虎地竹简意
字形演变:
本义溯源:
“意”字最早见于秦代睡虎地竹简。上部是“音”,下部为“心”。
秦简“意”(秦睡虎地竹简)我们先需读懂“音”,为此还需了解“舌”和“言”,可以说它们和音形成了递进关系:
甲骨文“舌”,从一张口中伸出一条分叉的舌头。为了避免误解或和其它字形混淆,古人借用蛇的舌头来表达“舌头”这一概念,这是因为一则蛇的舌头是分叉的,最容易辨认且不易误指;二则是因为蛇又非常喜欢将舌头吐出缩回,很吸引人的眼球,因此能很好地表达所要描述的事物。“舌”与“蛇”同一音系:
甲骨文“言”,字形是在“舌”字的舌头下部增添向下符号,强化舌头在口腔中进进出出,并在“舌”字上部加一指事符号,表示人的发出话语:
甲骨文“言”而“音”字始见于春秋时期,其字形是在“言”字基础上,于口中增加了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声音是从口中发出的。发“言”为声,声成文谓之“音”。
金文“音”最后来解释“意”。《说文解字》曰:“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也就是说:音表示口中言事,用心考察他人的言语就能知道其所思所想是什么。《文字形义学》曰:“意,根于心而发于言,故从心从音,心先而音后也。”其实就是“言为心声”的意思。
大篆“意”小篆“意”隶书“意”楷书“意”综上所述,“意”之本义:考察他人口中所言以了解其心中所想,就是指言语中包含的实质内容(即意思)。
衍生含义:
延伸了解:
心猿意马
语出汉代魏伯阳《参同契》:“心猿不定,意马四驰。”
比喻人的心思流荡散乱,思维好像猿猴在跳跃,意识像烈马在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一颗心浮躁不定、不能平静。
其他汉字解释: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理解汉字本义│“虎”虎生威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理解汉字本义│有“教”无类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理解汉字本义│“学”无止境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理解汉字本义│“金”玉满堂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理解汉字本义│双“喜”临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