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大势所趋,《大秦赋》用了最后很短的部分来表现这一场华夏大地的剧变,尽管所占篇幅很短,但每灭一国,心中依然会激动不已。

六国之中最先灭亡的是韩国,他也算是灭的很自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如果秦要灭六国,第一个灭的肯定是他。

韩国地方小,国力弱,又是三晋这地,秦国东进,第一站就是这里,加上好不容易出了个大才之人韩非,韩王也不知道重用,结果只能入秦,最后惨死。

这样的韩国,这样的韩王,灭了也实在没什么值得同情的地方,但韩王这个人也算是命好,他和他的韩国,因为是第一个被灭的。

在处理他们方面,嬴政还算是比较宽容的,不像齐国君主,最后居然被饿死,韩王最后是死在了秦王给他指定的地方,而且韩国的王公贵族也都没有被清洗。

(01)最古老的地名

韩王投降后,秦王嬴政在大殿召见了他,对他说了一番大道理,概括起来的意思就是,你既然已经投降了,我大秦也不会亏待你的。

对于秦国的统一之路来说,韩国的故事就到此为止了,但对于现实中的韩王来说,生活还有继续,苟且偷生的活着那也是活着,人对活着的渴望,有时候会大于一切尊严和荣耀。

历史从来没有中断,区别就在于,历史被记录下了多少,韩王的下落,史记里并没有写,幸亏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了大量秦简,这批宝贵的睡虎地秦简,成了研究齐国历史非常重要的资料,而韩王最后的下场,很巧合的跟秦国的另一个大人物联系在了一起。

如果没有这批秦简,可能这个有趣的历史我们就不知道了,秦简里有这样一段记载:

二十年,韩王居()山,二十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士)属。

括号里是缺失的字,这段话有趣的地方在于,秦王政二十一年,韩王死了,韩万死了之后,嬴政又把昌平君安置到这个地方。

据考证,这个地方就是郢陈,他是楚国的旧都,就这样韩王这个最早的亡国之君,莫名其妙的就和昌平君这个末代楚王有了联系,一个是人生的最后一战。

一个是另一种人生的第一站,昌平君原本是秦国丞相,正是在这个地方,昌平君反秦,投入了楚国的怀抱,具体的故事可以看昭烈君之前写的文章。

也就是说,韩王居住的地方从原来的都城,搬到了楚国的旧都,整体来说,对韩王还算是尊重的,个人对于历史的确就像流星划过。

韩王也许没人记得他叫什么了,但是韩王的都城新城,却成了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地名之一,原本是郑国的都城,后来郑国被韩国灭了,韩国后来也把都城迁到这里,改名叫新郑。

于是这个地方,穿越两千多年,名字一直没有变过,就叫新郑,而韩国韩王,早就随风飘散,偶有被人提及,也不过是发几声感慨而已。

(02)张良混的很不错

很多人看《大秦赋》有个很不理解的地方,那就是那些投降的君主,需要赤裸上身,一副卑躬屈膝的样子,感觉很屈辱,干嘛不直接为国捐躯算了,也省的遭这份罪。

因为你的东周君,你是韩王,你是魏王,你是齐王,你的身后站着无数的大臣,王公贵族和黎明百姓,你如果不投降,他们的下场就会很惨。

死,很多时候是一种逃避,作为一国的国君,你有你的使命,你一抹脖子死了,剩下的可能就是无尽的杀戮和苦难。

当然这里面肯定有贪生怕死的成分,但是作为一个王,你的命早就不是你自己的了,做什么是都不能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去考虑。

那么韩王投降后,其他人过的怎么样呢,从后来的一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嬴政对于投降后的韩国贵族和大臣,还都是非常宽容的,这方面张良最有发言权了。

张良我们都知道他是汉初三杰,他是妥妥的韩国贵胄,爷爷是三朝丞相,父亲是两朝丞相,他们家按照现在的说法,完全就是韩国的第一权臣呀。

这样的身份,如果清算的话,张良绝对是逃不掉的,但是秦灭六国之后,张良的物质生活还是不错的。

张良到东方拜见仓海君,共同制定谋杀行动计划。他弟死不葬,散尽家资,找到一个大力士,为他打制一只重达斤的大铁锤(约合60公斤),然后,差人打探秦始皇东巡行踪。

按照君臣车辇规定,天子六驾,即秦始皇所乘车辇由六匹马拉车,其他大臣四匹马拉车,刺杀目标是六驾马车。

从张良的活动轨迹来看,他在韩国灭亡之后,一直想要杀秦始皇报仇,而且自己本身很有钱,能够招募来刺客并制造工具。

但很遗憾只是击中了副车,但秦始皇的反应亮了:

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秦始皇的愤怒,这说明了两点,第一是这次行刺危险性比较大,要不是有随即因素,可能秦始皇就挂了。

第二此时的秦朝,已经没有了灭韩时候的宽容与大度,已经是一个严刑峻法的国家了,为了一次行刺事件,全国搜查,足见秦朝的法令严苛和残酷。

如果当初灭韩的时候,就严控张良这种明显的贵胄,也许就没有后来的事情,正是秦王的宽容,让韩国灭了之后,那些贵胄大臣们过得还不错。

这里的不错,也就只能是生活上的了,要是你心里一直有复仇,想要杀秦始皇的念头,那你一定过的很痛苦,因为想杀秦始皇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你可能根本就排不上对,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

(03)韩国趣话

韩国灭了,但新郑却一直流了下来,韩王消失了,但关于韩国的故事,却一直流传着,张良的事情就不说了。

因为张良不姓韩,很多人第一眼很难把张良和韩国联系起来,韩国有趣的故事,除了新郑之外,最常被人说的就是赵氏孤儿了。

只要赵氏孤儿这个故事流传一天,韩国先祖的名字就会一直在,如果没有韩氏家族的保护,历史上可能就没有赵国,这个最后和秦国死磕的国家了。

我们都知道韩赵魏三家分晋,他们几个家原本都是晋国的家臣,而且当时是六大家族,这里面就韩氏最弱,是个无关紧要的人物,直到发生了著名的赵氏孤儿事件。

当时权臣司寇屠岸贾借晋灵公遇害而嫁祸赵盾,准备一举彻底剪灭赵氏家族,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危机时刻韩厥发挥了重要作用。

韩厥先是主持公道,先力主赵盾无罪,后又保护了“赵氏孤儿”赵武,再后又力保赵氏后裔赵武重新得封,成为天下闻名的忠义之臣,赵氏的危机有两层,第一层是保住血脉,第二层是重新得封,这两部关键之路,都有韩厥仗义执言鼎力相助,在晋国赢得了大名。

后来赵氏复出得势,屠岸氏灭亡,韩厥擢升晋国六卿之一,并与赵氏结成了坚实的政治同盟,韩氏地位一举奠定,遂成晋国六大部族之一。

历史就是这么有趣,春秋战国时代的故事很多,能经常被人提起的并不多,大国们各有特色,似乎只有韩国默默无闻。

空顶着战国七雄的帽子,但国力有限,经常被欺负,生存空间一再被压缩,这样的国家留下来的记录,实在是少之又少。

但就因为一个赵氏孤儿的故事,让韩厥的故事可以一直流传,多少比韩国地盘大实力强的国家,多少事多少人都不再别提起,但赵氏孤儿还动不动被人搬上大荧幕,韩厥也是历代说起来忠义千秋的故事,总是会说到他。

这就是历史的独特魅力,他并不是以成败,更不是以实力,来决定谁的事情能被人记住,历史从未断绝,只不过有些事被忘记了而已,而那些能被提起的事情,一定有趣的,精彩的,高尚的或者卑贱的,跟成败跟实力无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8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