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中写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明朝袁凯在诗中也写到:“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这些诗中都体现了人们在远离故乡之后,通过家书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也可见家书的珍贵。所谓家书就是指一个远在他乡的人与家里人相互来往的信,其中包含着浓浓的亲情。
书信古人称之为尺牍、尺素、书札、书牍等等。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开始是指家藏之书,到了三国时期,才有了作为往来书信的意义,到现在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现存的最早家书是战国末期的木牍。这封家书是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而且在这次挖掘中一共出土了两封家书,都是用墨书秦隶写成。这两封信是由名叫“黑夫”和“惊”的人,写给他的哥哥“衷”的信。据专家考证,这两封家书写于秦朝秦始皇时期,两封信的写作日期前后相差两个月左右。
在“黑夫”写的信里面,先是对哥哥和母亲的问候,说了在不久前还与哥哥“惊”相遇了,两个人都安然无恙。之后“黑夫”请求送些零用钱来,还央求母亲给做一套夏衣寄过来,但是黑夫害怕故乡的物价高,特意嘱咐道,如果家乡布太贵,可以只寄钱,他自己在当地买布做夏衣。还问候了家里的其他人和邻里乡亲,同时帮哥哥“惊”问候了“惊”的妻子孩子。在这封书信中可见“黑夫”礼数周全。
在惊写的信里,除了对哥哥和母亲的问候之外,也同样央求家人给送钱和布过来,而且从信中可以推测,惊可能刚刚结婚不久,而且生育了一个女儿,他十分牵挂她们,嘱咐哥哥好好照顾她们。再者,他也叮嘱哥哥不要去不太安稳的地方,“惊”还把自己当时的情况以及战争的进展透露给了哥哥。
但是作为两封普通的家书,作为哥哥的“衷”为什么选择把它们作为陪葬品?一般来讲陪葬品都是墓主人生前最珍惜的东西,如果两个弟弟还活着,这个可能也就不会成为他哥哥最珍贵的物品。可见,这两封家书或许是两个弟弟寄回来的最后一封家书,说明他们作为国家的勇士战死在了沙场之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879.html